楊 旸
【摘 要】普通高校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能使學生樹立終生受益的健身意識,從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本文為了增加大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能力,通過主觀能動性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主觀能動性 終身體育
一、終身體育的有關概念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各種教育的總和。終身體育鍛煉是指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貫徹一生的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活動的過程。終身體育教育是貫徹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發自主的教育,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沒有教師、沒有體育課作業的條件下進行的,人們根據各自的主觀條件自主進行體育鍛煉。
二、體育鍛煉中學生產生主觀能動性的因素分析
學生自身的需要,需要什么,就會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學生無論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較大的發展,他們辦事不再僅僅憑興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們根據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從事學習和鍛煉,擬定自身發展的目標,從而在情感上產生良好的內部動力,滿足需要并伴隨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對所從事的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揮自身的潛能。大量調查表明,學生對于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具有一種強烈的加深認識,擴大認識范圍的需要,進而有效地投入到這些體育運動中去。
三、學生主觀能動性對體育鍛煉的培養作用
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普通高校的學生在邏輯思維、觀察、想象、記憶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水平,通過一定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教學,學生會明白體育對增強體質的科學依據和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他們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增強了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教學上將產生良性的循環。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審美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假如教材內容貧乏、單調或是簡單的重復,往往會由于缺乏技術的吸引作用,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極的情緒,這哪還能產生主觀能動性呢。運動技術是體育鍛煉的基礎。沒有一定運動技術的人是很難體會運動的樂趣的。
充分搞好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意識是人類的認識活動,它依賴物質條件,學生主動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強必須要有體育場館設施作保證,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由場地缺乏,而導致他們剛燃起的體育鍛煉激情熄滅了。抓好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教師那兒得到的,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的講課藝術、組織練習能力、傳授知識的準備性和深度決定學生接受信息的范圍是層次性,因而,加強教師的本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四、學生主觀能動性對終身體育的培養作用
學生經過多年的體育知識、體育情感、體育意志的培養教育,已具備了一定的體育能力,形成了基本的體育態度。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能力,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新課程。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普遍重視教學的結果而忽視教學的過程,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主動地去學,重視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傳授忽視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嚴重地影響了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根據自己處于不同階段的身心特點與健康狀況,根據自己年處的工作、生活環境等客觀條件,選擇或重新學習體育鍛煉的內容,以滿足個體身心健康和閑暇娛樂的需要,其內容、形式、時間和地點等方面都具有自發自主的特點。基于這一特點,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要求我們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自覺地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習慣、以及能力。
激發動機,提高興趣成功是誘發內部動因的最強烈的因素,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體育教學應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激發動機,提高興趣,切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追求成功是每個學生的一種現實體驗和強烈的動機趨向,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空,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另外,應選擇一些健身價值高又簡單易行的項目進行課堂素質練習。
體育運動大多具有技藝性、反抗性、競賽性、多人合作性、游戲性,通過體育運動,人們不但可以獲得身體上的鍛煉,而且可通過它來展示自己的體能、體態、智慧和思想,故具有很強的身心娛樂性。利用體育進行娛樂是一種同內在的需要,更符合青年心理特點。所以,將教會學生利用體育進行娛樂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項目標,能夠大大調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進行分組活動,實行俱樂部制活動,各俱樂部活動由有體育部長負責,或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老師擔任輔導員,鍛煉內容和活動計劃,俱樂部自行安排、自行設計,教師巡回輔導,必要時給學生進行適當示范、表演、指導、總結。這樣,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可使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且為終身體育找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自然體育中可供我國借鑒的內容:自然主義的體育思想從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來研究體育教育,它反對強調、單調、枯燥、呆板的體育教學形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體育教學氣氛的活躍性和娛樂性,注重體育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注重體育對人的心理培養,強調體育在適應社會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價值,為推動學校體育向科學化方面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于開發學生潛能、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深遠的影響。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能力,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新課程。因此,我們必須從教與學兩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詩娟.論終身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3).
[2]呂樹庭,盧元鎮.體育社會學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3]李濤.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