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波
專利是專利權的簡稱,是國家按專利法授予申請人在一定時間內對其發明創造成果所享有的獨占、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是運用法律保護手段“跑馬圈地”,獨占現有市場,搶占潛在市場的有力武器。它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品設計在我國已經明顯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既是時代的顯著標志,更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源泉。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要進一步發揮產品設計的作用,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談到產品設計與專利,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專利的申請及保護?
我國是個生產大國,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許多企業是為國外企業代加工生產產品,我們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尤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大量的外國企業來華投資創業,顯而易見,他們鉆了不少空子。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大,許多企業也重新審視專利戰略。申請專利既可以保護自己的發明成果,防止科技成果流失,同時也有利于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占據新技術及其產品的市場空間,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現在,我國很多高校開設了產品設計這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大膽更新,采用先進的教育模式,產學研、校企合作等等,涌現出不少有創新價值的作品。就在新作品層出不窮的同時,有多少人把創新理念、優秀的外觀設計歸納總結,收集,將其轉換成一種資源,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轉換成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在日本,企業很注重把專利戰略與產品設計開發緊密結合。他們認為設計開發、專利戰略、生產經營戰略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日本在專利戰略方面的成功經驗之一是技術發明與發明成果轉化都在企業內部完成,使技術創新、設計、生產聯系十分緊密。我們要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國情,在大力開展高校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注重高校的資源與企業的經驗融通,注重專利策略,這樣一來,高校的優秀作品既能保留下來,企業也能得到更多實惠。
產品設計與專利的關系不僅僅是體現在專利的申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已有專利情況的分析,只要通過對專利情況的分析,了解專利技術的擁有對象,掌握專利技術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剩余專利市場空間。有了這些分析,企業便可以揚長避短,有的放矢,同時找出企業競爭對手擁有專利的情況,正確、有效地做出產品設計的決策。日本企業界的做法或許能更好地說明這一問題,日本企業內部都配備有專利檢索人員,少則數名,多則幾十名,在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或申請專利時,不厭其煩地進行專利檢索,尋找同類設計、技術作為參考,以避免走彎路。
申請專利是產品設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更多的認識。在歐美發達國家,專利申請是產品設計的一大要素,也是推動產品設計健康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對社會有用人才,加大力度進行科學研究,開發新產品,企業為了生存發展,也使出渾身解數利用新型產品搶占市場,在這過程中,如果某個設計項目沒有對其技術資料(圖紙、文字等等)進行保密管理,或者沒有對其設計研究人員進行保密要求,就有可能造成其失密與公開,或者隨設計研究人員的流失而流失,如果這些應該保密的資料落入競爭對手的手里,后果更是不堪設想。小到個人的得失,大到企業的存亡。
其次,設計是開發,創新的活動,一項新的設計成果在推向市場前如果沒有及時申請專利或注冊商標,對設計成果加以保護,就有可能被別人無償使用或仿制,使設計失去競爭力,且無法追究他人的侵權責任。例如,有一些公司或個人,在申請產品專利前,已先對該產品進行少量的小范圍的試銷,為的是對設計進行調查和改進,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有人將它稱作“自殺行為”,因為根據現行專利法規定,試銷產品的設計一經公開,即喪失新穎性,不能獲得專利權。
再次,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必定要對其類似的產品進行專利檢索,通過檢索,掌握最新技術與市場動向,了解競爭企業專利情況,使自己的設計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將更好的信息,技術,資源運用到新產品的開發中。申請專利不是單純的保護自己,在某種意義上是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設計開發能力。
因此,產品設計和專利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對個人和企業都一樣,優秀的產品設計將給個人和企業帶來利益,但前提是有專利的保護,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在法律的范圍內,享受自己的權利。這種法律保護下獲得利益的設計行為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的激發設計師的智慧與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
責任編輯:李佳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