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宇
前些年一直都堅持每周二去看場電影放松心情。看電影不但可以緩解情緒,還可以勵志。現在工作更加忙碌了,看電影自然一再被放棄。
其實,在歐美的許多國家,看電影被作為治療情緒問題的一種方法,也就是“電影療法”,而且成為心理咨詢的重要輔助手段,得到了主流心理學界的認可。
倫敦的精神病治療師伯尼·伍德可以說是“電影療法”的先驅之一。他一直給那些想不開的人開電影藥方。“如果你感覺缺乏進取心,可以看看《第一滴血》或《阿拉伯的勞倫斯》;如果對生活感到厭倦,可以看一下《天生愛情狂》,第二天早上醒來時你就會充滿激情。”
曾看到書中介紹,在伍德心理診所的客戶中有一位商人,他幾乎每天晚上看一遍《第一滴血》來勵志,現在已經升到董事長的職位;還有一位客戶十分喜歡《告別有情天》,因為它使她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勇敢地改變現狀,生活就會始終像一潭死水。在伍德心理診所里,電影成了最好的藥方。
“電影療法”的關鍵是找到與心理咨詢客戶產生強烈共鳴的影片,不管是情節還是音樂能夠產生共鳴,有時甚至片中人物的一個眼神都能撥動觀眾的心弦。
其實,現代人的心理疾病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情緒障礙,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和達到的目標,以及對現實的困惑,讓他們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在電影中尋找一些共鳴,或許能給你生活指導,帶你走出困惑。剝開純棉完美的傳說
李海清
由于害怕化學材料對健康的影響,純棉已經逐漸演化成時尚的代名詞。
我覺得這是非常荒唐的。過度宣傳純棉,夸大純棉的效用,是與健康相悖的。我本人是學紡織工程的,專業方向是棉紡織專業,曾經在棉紡廠工作五年,對純棉的材料和科學應用有自己的體會。
純棉在家居中的使用范圍非常窄。就拿純棉溫暖舒適而言,就不完全對。全新的純棉制品用上三四個月,無論是高檔毛巾、純拂衛衣,還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擦碗布,都會發硬、發僵。
棉纖維吸汗、吸附污垢的能力非常強,但由于棉纖維的袁層都有一層薄薄的膠質,而一般的工藝很難去除這層膠質,所以導致純棉制品越洗越僵,用柔軟劑效果也不理想。惟一能做的就是常換常新。
我一般拿到新的純棉制品或者洗滌時,在沸水里先煮一煮,再在熱水里放進一塊肥皂,既可以把浮色脫掉,還能固定它的本色,讓純棉制品變得柔軟一些。
純棉制品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缺點,就是它的吸濕性很好,吸濕的速度也很快,但是排濕非常差,濕了以后干得非常慢。
貼身的衣服和褲子及襪子,最好不要用純棉的,尤其是有的人背部很容易受風,每次打球出很多汗,純棉背心沒有及時換,后背經常濕漉漉的,會導致頻頻感冒。
麻疹、濕疹、關節炎,以及頻發泌尿系感染的人,體質偏濕,更不要選擇純棉服飾,避免整個身體被濕氣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