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辛 京
如果沒有這件事,50歲的德國人芭芭拉·艾米麗也許永遠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超市收銀員,可“晚節不保”的她卻涉嫌貪污了顧客的1.3歐元退瓶費;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因此而被公司辭退了。
在如今金融危機導致的裁員潮下,艾米麗立即成為弱勢群體的標志性人物,她很快得到工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積極的維權協助。在各界關注下,收銀員被辭事件也迅速升級為全德焦點事件,甚至驚動了總理默克爾。
31年老員工貪了1歐元
艾米麗是德國新勃蘭登堡人,她在不到20歲的時候就接受了相關的職業培訓,成為一名專業的售貨員。在離開培訓學校后,她g在這家名叫凱澤斯的連鎖百貨店里工作,在15年前,艾米麗轉入位于柏林的這家分店。這15年的日子里,有13年她都是站在收銀臺前,每天為三到四百位顧客服務。這樣一位老員工,卻在2008年1月被直接解雇了,原因是涉嫌侵占超市兩筆分別為48歐分和82歐分的退瓶費。
那是2008年月21日的事情。
在這樣的連鎖百貨公司里,員工們利用休息時間在超市里買東西本是很平常的事兒。這天艾米麗也和以往一樣,拿著一些買給自己的食品去結賬。走到收銀臺前,她掏出了兩張退瓶費的收據,并且換成了現金。
這兩筆退瓶費的收據分別是48歐分和82歐分,是一位顧客遺失在超市里,而且已經被收回后放到了超市辦公室里的。可艾米麗卻“違規”拿來了收據,兌現了總共1.3歐元的退瓶費,也為自己惹來了一場大麻煩。
她所工作的連鎖百貨超市是禁止員工私自兌換退瓶費的,為的就是防止員工貪污。按照店里的規矩,一旦違反就可能被解雇。
果然,艾米麗私下兌換的行為很快被發現,連鎖店在兩天后就直接下令“即刻解雇”。
根據德國法規,這是雇主對員工做出的最嚴厲處罰,意味著解雇不需要征求雇員的同意,被辭退的勞動者也將喪失一切解約補償金。
一個已經在這家連鎖公司里工作了31年的老員工,就因為1.3歐元,而喪失了一切。
艾米麗打官司連敗兩次
對超市的決定,艾米麗不服,聘請了律師,將企業告上了地方勞動法院,要求推翻企業的解雇決定。
德國的勞動糾紛案件由專門的勞動法院處理。勞動法院分為地方、州和聯邦三級。審理案件的法官除了職業法官,還有由雇主協會和工會分別提名的兩位“名譽法官”,這樣是為了在審判中兼顧勞資雙方的利益。
2008年8月,艾米麗在柏林的地方勞動法院敗訴后,隨即上訴到勃蘭登堡州的二級勞動法院。2009年2月24日,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涉嫌貪污,解雇在德國并不容易。《解雇保護法》規定,雇員原則上不需要特別理由就可以在法定時間內中止勞動關系,而雇主的解雇權利則受到種種制約,比如要考慮勞動者的年齡、工齡、家庭平均負擔及健康狀況等。此外,解雇還必須支付員工高額補償金,像艾米麗這樣超過50歲,工齡長于15年的員工,按正常解雇程序需要一次性支付15個月報酬的補償金。
但勃蘭登堡州勞動法院的主審法官雷貝爾認為,艾米麗的案例屬于“過錯性解雇”,“作為收銀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誠信,即使數額再小的款項也要保持絕對誠實。”雷貝爾說,艾米麗因為這樣一件事情之后,“信任已經無法挽回”。
但艾米麗否認自己貪了小便宜,她稱,自己多次參加要求提高待遇的罷工活動,這是雇主對她的報復。超市方面表示,雖然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艾米麗偷竊,但根據德國法規,雇主可以以“強烈的懷疑”為理由合法解雇雇員。也就是說,只要有客觀事實,且有重大嫌疑,可以成為解雇理由。
二審判決出來后,這位育有3個子女的單身母親嚎啕大哭。
艾米麗及其律師都表示將繼續上訴,律師稱,基于懷疑所做出的判決是荒謬的。如果在德國聯邦勞動法院的上訴再次失敗,他們將把官司打到歐洲人權法院。
其實,艾米麗并非德國唯一一個受關注的失業售貨員。在1984年時還發生過一個同樣有名的“奶油蛋糕案”,當時一位女售貨員因為吃了一塊柜臺里的蛋糕而被解雇,最終法院也同樣判雇主勝訴。
單親媽媽已然走投無路
當收銀員時,艾米麗的月收入大概為1700歐元。失業后,她領取了長達12個月每月1200歐元的失業救濟金。現在,她已經被歸入“二類失業救濟金行列”,領取的救濟金只有351歐元。
根據德國法律,失業時間超過一年的人將不再領取數額較高的失業救濟金,而改為“二類失業救濟金”。因為救濟金銳減,當地勞動部門甚至說服艾米麗搬到了租金更便宜的小房子里,因為以前的房子對于一個領救濟的人來說,面積太大。搬了房子,她還能繼續得到政府在房租、電費和取暖費方面的適當補貼。
艾米麗也嘗試著做過一些類似的短期工作,不過,她最渴望的是得到一份新工作,“我不知道現在是否還能得到一個工作機會。”
“我有些累了,可為了孩子,我還是要去工作。”這個50歲的媽媽說。作為失業的單親媽媽,一年來與雇主對簿公堂已經花了艾米麗數千歐元的積蓄,幸虧她身后還有工會在支持,幫她支付了這些上訴的費用。
艾米麗加入的“德國服務行業工會”新聞發言人科妮莉亞。哈斯說:“工會資助艾米麗向勞動法院上訴,為她的權利奮斗。她是工會成員,整個維權過程的資金由我們支付。我們還組織了一些支持艾米麗的游行活動,提高這一案子的關注度。”
除了工會的努力,艾米麗的朋友還和工會聯手組織了一個“與艾米麗團結一致委員會”聲援她,并且設置了一個專門賬戶接受捐款。
不過,這些臨時性的幫助對于艾米麗來說,總不如一份長期而穩定的工作。
收銀員事件攪動大選
金融危機到來后,失業人群成為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艾米麗也因此一夜間成為德國熱點人物。
她家的電話就沒有安靜過,都是來聯系采訪的記者。這位50歲的女人甚至還因此獲得邀請,參加L人生中第一次脫口秀節目。
“很多德國員工都有相似經歷,因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失去工作。很多人都沒有勇氣反抗,但我不會放棄。”電視上,艾米麗反復這么說。
艾米麗的特殊解雇經歷不光讓她成為德國媒體的關注焦點,也使之成為德國政界的熱點議題。
聯邦議院議長、社會民主黨人沃爾夫岡·蒂爾澤說,法院的裁決是“野蠻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個例子:“這樣的案例摧毀了人們對民主的信心,法庭應該把她為這家超市兢兢業業工作了31年的因素考慮進去。”
執政黨之一、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霍斯特·澤霍費爾說:“我不明白,一名收銀員因為1.3歐元遭到解雇,而那些丟掉數以十億計歐元的銀行高管們卻能保住工作。”
這起案件也激發了德國公眾對那些“財大氣粗”的企業和銀行的敵意,德國《圖片報》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9%的受訪者認為法庭裁決有失公允。
艾米麗事件激發的民意也影響到了總理默克爾,當默克爾被媒體問到,這種敵意是否會影響即將舉行的大選時,默克爾委婉地回答,“我想德國經歷了這場危機后將變得更加強大”。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