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動態
國務院決定調整部分行業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4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現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進行調整。降低城市軌道交通、煤炭、機場、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鐵路、公路、商品住房、郵政、信息產業、鉀肥等項目資本金比例,同時適當提高屬于“兩高一資”的電石、鐵合金、燒堿、焦炭、黃磷項目以及電解鋁、玉米深加工項目的資本金比例。會議要求,金融機構要認真評估項目,在提供信貸支持和服務的同時,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發展改革委明確部分行業今后三年淘汰落后目標。5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5大行業未來3年內淘汰落后目標。鋼鐵行業:按期完成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和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產能;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有色金屬行業:到2009年,淘汰落后銅冶煉產能30萬噸、鉛冶煉產能60萬噸、鋅冶煉產能40萬噸;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預焙槽電解鋁產能80萬噸。輕工行業: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漿造紙200萬噸以上、低能效冰箱(含冰柜)3000萬臺、皮革3000萬標張、含汞扣式堿錳電池90億只、白熾燈6億只、酒精100萬噸、味精12萬噸、檸檬酸5萬噸的生產能力。紡織行業:到2011年,重點淘汰75億米高耗能、高耗水、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萬噸化纖落后產能;加速淘汰棉紡、毛紡落后生產能力。石化行業:對煉油行業采取區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后煉油裝置,積極引導100萬噸-200萬噸煉油裝置關停并轉,防止以瀝青、重油加工等名義新建煉油項目。對化肥行業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技術落后、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產能。對農藥行業依據行政法規,淘汰一批高毒高風險農藥品種。加快淘汰電石、甲醇等產品的落后產能。嚴格控制甲醇、燒堿、純堿等產能過剩產品項目建設。
有關部門印發《家電下鄉操作細則》。4月16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出通知,公布了《家電下鄉操作細則》,大幅度簡化了家電下鄉補貼審核兌付程序。一是在16個地區進行簡化補貼程序改革試點。解除生產企業發貨登記與銷售網點錄入環節間的制約關系,取消鄉鎮財政所審核、縣財政局兌付環節,改為銷售網點代審、鄉鎮財政所兌付。試點時間為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試點成功后全國推廣。二是未改革地區,仍然由財政部門審核并兌付,但解除生產企業發貨登記與銷售網點錄入環節間的制約關系,并將原來“鄉鎮財政所審核,縣財政局兌付”調整為“鄉鎮財政所審核并直接兌付”。三是不管是否進行簡化補貼程序的改革,凡由于銀行網絡不健全、地廣人稀等原因,實行“一卡通”、“一折通”方式兌付有困難的地區,在確保資金安全的情況下,可創新補貼程序,采取銷售網點代理審核并墊付補貼資金,再與財政部門清算的方式。采取上述簡化措施后,在農民提出補貼申請的15個工作日內,補貼資金必須兌付到位。
經濟運行動態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5個月回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環比回升。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比上月分別上升0.5和2.0個百分點,達到57.4%和56.6%,連續3個月保持在50%以上;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個百分點,達到51.3%,自去年9月份以來首次突破50%;從業人員指數上升1.7個百分點,達到50.3%,自去年10月份以來首次突破50%。新出口訂單指數49.1%,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等15個行業指數高于50%;金屬制品業、煙草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5個行業指數低于50%。
第105屆廣交會前兩期成交量降幅較大。第105屆中國商品進出口交易會(廣交會)自4月15日至5月7日分三期在廣州舉行。截至4月30日,前兩期已經結束。其中,第一期出口成交130.3億美元,比第104屆第一期下降20.8%。第二期出口成交70.7億美元,下降14.9%。大部分市場出口成交額下降,部分新興市場增長。對歐盟、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傳統市場的成交額分別下降19.4%、16.6%、25.7%和20.1%。新興市場中,對俄羅斯、巴西、阿根廷、南非的成交額分別下降42.8%、20.9%、0.6%和14.6%,對中東、東盟、印度的成交額分別增長2.4%、12.6%和9.5%。
一季度造船業新增訂單同比下降95.6%。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由于國際航運市場低迷依舊,我國造船訂單自去年四季度開始直線下降,當季全國新接訂單261萬載重噸,不足全年的5%。今年一季度國內船廠新船成交基本停滯,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承接新船訂單僅有4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5.6%。
大中型鋼鐵企業一季度凈虧損33億元。據鋼鐵協會數據,納入統計的72戶大中型鋼鐵企業,今年一季度產品銷售收入4500億元,同比下降21.7%;凈虧損33.1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441.6億元。其中,1—2月虧損15.1億元,3月當月虧損18億元,呈擴大之勢。72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有25戶企業虧損,虧損面達34.7%,比上年同期提高23.6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