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麗
隨著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我國外向型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2008年11月,在“廣交會”和“織交會”上,各企業2009年的出口訂單都大幅減少。“活下去”成為這些企業當前的主要目標。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企業不能改變環境,只能從自身經營管理方面尋求應對之道。在國際市場有效需求下降、遠期匯率風險增大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加工中小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十種策略。
一、出口轉內銷
歐盟和美國是我國出口的兩大目標市場,也是本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因此,以歐美市場為主要出口地的貿易企業最早遭遇到無法交付貨物、貨款拖欠以及訂單量萎縮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盡早將產品銷售出去,保證企業現金流的連續性,是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我國刺激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之下,國內不斷釋放的消費潛能將成為我國出口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減震器。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外向型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出口模式轉變為出口與內銷相結合,增加國內市場銷售力度,減輕海外銷售停滯帶來的生存壓力,增強企業的危機適應能力。
二、轉變營銷模式
與出口轉內銷的戰略相適應,出口型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銷售模式的創新和國內營銷渠道的培養。由于消費習慣和偏好的差異,一些企業原先出口的產品要直接轉向國內銷售,通常存在產銷不對路的情況。此時,對于庫存貨品,可以折價銷售;同時針對國內市場,調整產品的設計、花色等,以適應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在銷售渠道方面,由于多數規模較小的生產廠商都是通過中間商出口,銷售渠道間接、單一。中小企業應及時進行銷售模式創新,可以嘗試專賣店、為國內品牌做貼牌生產、直接向零售商鋪貨等各種方式。在成本決定成敗的時刻,電子商務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的營銷成本,有助于企業與零售商直接對接。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三、目標市場多元化
最近“廣交會”上,歐美訂單減少的同時,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卻需求旺盛。盡管我國早在“七五”計劃之時就倡導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并于“八五”計劃正式啟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但對于出口企業個體而言,由于路徑依賴的存在,一些企業過分依賴歐美消費市場,長期忽視新市場的開拓。這導致主要目標市場的迅速萎縮將給企業帶來致命打擊。而另一些企業能夠未雨綢繆,在主要目標市場之外,有意識地發展新興市場客戶。相比之下,這些企業在危機到來之時,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此外,目標市場多元化還可以有效降低貿易摩擦、產業鏈鎖定等因素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
四、有選擇地進行產業轉移
短時期內,出口型生產企業要轉產到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存在知識壁壘,風險較大;而圍繞原產品進行水平或垂直型轉產,對這些中小企業比較現實。例如,一些全棉時裝面料生產企業可以轉產附加價值較高的蠟印布,也可以轉產時裝生產。一些外銷企業在主導產品遭遇出口寒流之后,當機立斷,迅速在市場縫隙中捕捉轉產機會,將產品生產轉移到能夠實現現金流的業務和項目上來,在銷售實現的基礎上“轉危為安”。產業轉移的目標是保證企業流動性資金的連續運轉,原則是“什么好做做什么”、“什么能做做什么”。在非常時期,企業不妨用“短期化戰略”保證企業的連續經營。待市場好轉,企業仍然可以轉回原來主業。
五、進行技術創新,抓住機會實現產業升級
不管市場如何變幻,某些消費總是存在的。只是在謹慎消費的背景下,人們對消費品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如一些價廉物美的商品、設計新穎的生活消費品、資源節約型產品以及環保型產品,正成為市場新寵。如果出口加工企業能夠順勢轉型,利用政策性貸款進行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則此次危機未嘗不是一次企業轉型的好機會。如寧波以新海電氣為龍頭的打火機生產企業,在主要的出口市場歐盟陷入經濟衰退周期之時,有些企業的出口量不降反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走出了一條低成本創新之路,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逐漸參與并主導一些國際標準的制定。因此,寧波的打火機企業能夠逆勢成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以低價格、高質量、新性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六、實施精細管理和成本控制
企業要實施“出口轉內銷”戰略,就必須從“訂單式管理”過渡到“需求導向管理”。要對市場進行深入分析,深刻把握環境變化;要在內部建立質量管理流程,實施精細管理;要將成本控制與戰略轉型結合起來,變被動適應為主動變革。對于有一定積累的企業,可以落實一些平常無暇顧及的戰略思路,如組織結構調整、業務流程再造、人員培訓等。
七、增加貿易實務技巧
在當前金融危機環境下,企業外貿實務風險主要表現為買方拖欠款、拒收貨物和匯率風險。針對拖欠款和拒收貨物的情況,企業可以提高預付款比例、進行買方信用調查以及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針對匯率風險,出口企業可以選擇合適的結算貨幣,例如,在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遠期看漲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以人民幣或其他堅挺的外幣作為結算貨幣,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企業還可以實行合同匯率或鎖定即期匯率的方式,實現外匯保值。此外,買賣遠期外匯也可以變相實現外匯保值。總之,在市場波動期,企業應該掌握更加靈活的貿易實務技巧,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企業可以負擔暫時的折價損失,也可以以折價的方式,與買方共同承擔金融危機中的市場風險,以此保住主要客戶。
八、進行產地轉移
由于我國出口型加工企業長期依靠低廉的加工費生存,只要生產成本上升或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不利變化,企
業就變得無利可圖。從成本節約的角度來講,尋找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更低、稅負更優惠的地區進行生產加工,是成本領先型企業的自然選擇。在綜合考察的基礎上,沿海企業可以選擇內陸地區甚至東南亞國家進行生產布局;如果物流成本對企業整體運營影響較大,企業還可以選擇一些保稅區、保稅港區設置加工基地。恰逢國家戰略鼓勵保稅港區的發展,相關的扶持政策也比較優惠,進入保稅港區對出口加工型企業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九、開展戰略聯盟
開展戰略聯盟能夠提高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中小企業之間,可以開展橫向的聯合、合作,抱團取暖,聯合創牌。中小企業還可以以一家有品牌雛形的企業為核心,實施“品牌共享”戰略,將多家企業的品牌、相關產品、渠道和客戶資源整合在一起,開展共享品牌營銷。此外,企業還可以依托大企業,為大企業代工,實施貼牌戰略。除了品牌戰略以外,企業還可以與大型超市、賣場達成銷售戰略聯盟,獲得穩定的銷售渠道。
十、適當收縮戰線
如果以企業實力在短期內確實難以擺脫危機的影響,或可果斷采取“壯士斷腕”的策略,將部分資產變現。尤其是一些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在訂單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資產收益率迅速縮水,過高的債務成本只會令企業舉步維艱。如果企業縮小經營規模,僅保存核心資產,凍結非相關支出,細水長流,或可守成等待復蘇。如果企業已經無力保持運營狀態,可以選擇歇業或進入破產清算。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