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外貿市場萎縮,除加大投資外,擴大消費成了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各國經濟結
構和基礎不同,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和力度也有所不同。
一、日本擴大消費的政策
(一)財政政策
日本曾多次實行以財政直接補貼消費的做法,包括發放購物券及生活補貼費等形式。如1998年日本政府曾對低收入家庭提供7000億日元的購物券,向未滿15周歲的少年兒童以及領取福利養老金的老年人每人發放2萬日元的購物券用于生活消費。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日本政府向全國所有家庭支付總額上限為2萬億日元的“生活支援定額補貼金”,地方政府還直接向居民發放現金地域振興券刺激消費。
(二)稅收政策
日本《所得稅法》規定居民除向中央政府交納個人所得稅外,還向地方政府交納住民稅。日本政府曾對《所得稅法》進行了多次大規模修改和調整,不斷提高所得稅和住民稅的免稅額起點,降低最高稅率。上個世紀70年代所得稅實行19級超額累進稅率,從10%起,分19檔,最高稅率為75%。2007年1月累進稅率的檔次減少到6檔,最高稅率下降到40%。住民稅也于2007年6月份起廢止3段稅率,改為執行均一的10%稅率。
除以所得稅率調節收入外,日本還實施“所得稅控除制度”,將納稅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費用、撫養家屬所需的最低費用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等免征所得稅。多次通過增加扣除項目或扣除一定稅額實行減稅。如20世紀90年代日本多次實行過數額不等的特別減稅。2008年為應對金融風暴,日本實行2萬億日元定額減稅,還在所得稅扣除中增加住房貸款的扣除額。
(三)金融政策
刺激國內消費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1991年7月1日,日本銀行把公定貼現率由6%多次下調,甚至實行過5年零4個月的零利率政策。本次全球金融風暴,日本央行又兩次將隔夜拆借利率,分別由0.5%下調至0.3%,由0.3%下調為0.1%。
(四)社會保障政策
1961年,日本實行全體國民的年金和保險體制。1973年,實行厚生老齡年金的物價補貼以及擴大健康保險,推行老年公費醫療制等。此后,日本逐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為中心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以不同階層為對象,分成三大部分:一是國家扶助(包括救濟)——以貧困階層為對象,二是社會福利——以低收入階層為對象,三是社會保險——以一般階層為對象。日本中央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比例已從1965年的14.1%上升到2009財年(預算)的28.0%。
(五)就業政策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十余年的低迷,就業形勢持續惡化,失業率高達5.5%。日本政府采取了促進就業措施。包括增加投資,為就業提供更多崗位;制定增加就業崗位的專項計劃,扶持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按企業工資總額0.35%征收促進就業稅,用于補貼就業;實行強制性失業保險制度等;應對老齡化,勞動力減少的趨勢,積極擴大老年人和婦女的靈活就業。針對本次金融經濟危機中部分企業業績惡化,解除與應屆畢業生的聘用內定協議、解雇非正規雇員的問題,日本政府提出為吸收就業的企業給予每就業崗位五十萬日元至一百萬日元就業補貼的措施。
(六)消費信貸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銀行因不良債務問題所困而嚴重惜貸,銀行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大幅度下降。日本采取了放松管制,加大發展消費信貸力度的措施。一是大力發展住房貸款。在日本住宅金融金庫提供貸款,為日本住房金融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外,日本民間住房金融的貸款力度進一步加大。二是推動無需擔保、手續簡便的消費信貸。
(七)增加有效供給
日本政府在居民不同的消費需求期,通過發展新興產業開創新的市場需求刺激和引導國民消費,比如根據節能法制定嚴格的產業和產品的節能技術標準,促進各行業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引發新產品消費高潮。
針對國民娛樂需求,日本興建許多主題公園或大型游樂場所,發展旅游、娛樂和消遣業,還通過增加國家法定假日形成“三連休”、“五連休”和“黃金周”等長假期,方便國民外出旅游休閑消費,商業設施也不斷“引進”和“催生”出原先沒有的各種“節日”,如“圣誕節”、“大米節”、“牛肉節”、“啤酒節”等促進消費。中央、地方、民間團體還共同開展“一村一品”運動,推廣旅游景點、土特產品或示范工程等,推進消費。
二、俄羅斯擴大消費的政策
(一)對購房者提供稅收優惠
提高個人購房者的稅前扣除額,由原100萬盧布提高到200萬盧布(約75000美元)。
(二)政府對住房抵押貸款者提供幫助
出資2000億盧布,用于從銀行手中購買困難居民特別是失業人員已發生的住房抵押貸款,即緩解購房者還款壓力,也向銀行及時注入流動性,防止房貸斷供產生連鎖反應。
(三)增加工資
撥款3500億盧布,用于在2009—2011年間提高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和文化工作者等事業單位人員工資。
(四)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從2009年1月1日起把最低工資標準由2008年的2300盧布提高到4330盧布,約160美元。
(五)提高最低生活水平線
每季度調整最低生活水平線。2008年第一季度為4202盧布,二季度為4646盧布,以用于確立用于社會保障的預算,保障最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消費。
(六)增加養老金
2009年提高養老金34%,養老金政策目標是使全俄所有地區的最低養老金超過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線。從全俄情況看,正在接近實現這一目標。2009年莫斯科市的養老金已超過最低生活水平線1倍。俄城市和農村進入退休年齡的人都有權享受養老金,俄每人都有權享受的養老金部分稱“社會養老金”。
(七)對購買國產汽車提供優惠貸款
對個人購35萬盧布(1.3萬美元)以內的國產車,政府按央行再貸款利率的三分之二提供貸款貼息。目前央行再貸款利率是13%,政府貼息約為8%。
(八)提前使用多子女鼓勵基金
對每個生育第二及更多子女的婦女提供1萬美元鼓勵金,每個婦女可在生育后獲得國家現金鼓勵證書,但要在生育3年后才可使用。2009年1月1日起持證書就可使用該項鼓勵金,可用于支付房貸及用于其他消費。
(九)增加對失業者救濟金
為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從2009年提高失業救濟金最高到4900盧布,約180美元。
(十)提高最低生活水平線
每年按季度調整最低生活水平線,如2008年11月計算出當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全俄最低生活水平線分別是4402和4646盧布。目前俄正在接近使最低工資超過最低生活水平線的目標。
(十一)國家增加對醫療投入
2009年大幅增加對全民免費醫療的撥款,由2008年每人4500盧布增加到2009年每人7600盧布(280美元),增幅約70%,總額達到1萬億盧布(370億美元)。
(十二)國家增加對教育投入
根據俄2009—2011年預算,2009年教育預算增加26%,達到4230億盧布。
三、德國擴大消費的政策
(一)增加財政支出,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創造就業崗位
在總計5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增長一攬子計劃”中,政府重點加大了對公共建筑物節能和環保改造、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領域(鐵路建設、噪音保護、聯邦公路的維護和擴建、航道清理)、“優化地方經濟結構”等領域的投資,在擴大公共消費的同時,也為手工業者和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據悉,在即將出臺“第二個景氣刺激方案”中,德國政府將繼續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教育(中學和大學)的投資。
(二)大力保障就業:“打造就業安全網”,減少居民消費后顧之憂
在第一個景氣刺激計劃中,聯邦政府明確提出下列措施打造“就業安全網絡”以保障100萬工作崗位:政府出資為大齡及低技能工人提供職業培訓的機會,以避免結構性失業;聯邦勞動局新建1千個職介機構,幫助失業者縮短找工作時間,迅速找到工作;鼓勵企業雇傭短工,并給雇傭短工的企業提供補貼,在為期一年的時間內,將短工補貼的發放時間從以前的12個月增加到18個月,同樣也為打短工者提供職業培訓機會;呼吁企業以培訓、延長休假等措施代替裁員,以保留熟練技術員工,等待經濟形勢好轉。
(三)“減費”:減少居民社會保險等支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政府將2009年和2010年的失業保險繳費率從2006年的6.5%下調到2.8%。居民和企業每年將少支出300億歐元。據悉,德國政府將繼續下調醫療保險繳費率。
(四)減稅:減輕居民負擔,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負擔
首先,提高子女撫養免稅額度。其次,私人家庭聘請手工工人將享受稅收優惠,退稅額度將提高一倍,從以前的600歐元/年提高到1200歐元/年。第三,自2008年11月5日起,購買新車免征一年的機動車稅。購買歐5或歐6排放標準的新車,免征2年的機動車稅。該規定將于2010年12月31日截止。自2011年起,德國政府將調整機動車稅率,并改將按照汽車有害氣體排放量來征收機動車稅。第四,在即將出臺的“第二個景氣刺激方案”中,可能采取的減稅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個稅起征點從年收入7664歐元提高到8000歐元、取消累進稅等,并且政策有望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五)贈送免費“消費代金券”
為有效刺激消費,聯邦政府醞釀補充新的消費刺激措施——為每位德國成年公民提供價值超過500歐元的消費代金券(社會救濟接受者除外),用于購買食品、衣服等生活消費品或付帳。代金券8周內有效,而接受代金券的商人和企業則可以用它來結算稅款。但要得到500歐元的消費代金券,居民自己得先掏200歐元。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不用自己掏腰包,但只能獲得250歐元的代金券。該方案還規定,銀行不得接受代金券,以保證資金只流入消費領域而非個人儲蓄。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事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