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風
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即指出:“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教育部長周濟強調:“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時,我國的職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此時,職業院校更應堅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
國家發改委的統計表明,僅200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而現在,很多大企業也在考慮或已經裁員。如中國大陸最大的電腦制造銷售公司聯想集團,2009年1月8日就宣布計劃全球裁員2500人,占員工總數的11%。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009年3月10日說:目前我國企業崗位流失情況比較嚴重,從監測的15個重點城市來看,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大約有40%的企業出現了崗位的凈減,增減相抵,大約企業崗位凈減在5%左右,以此推算,全國大約失去工作崗位300萬個。眾多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勢必影響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影響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程度。
但是,金融危機背景下職業教育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經濟危機也是實體經濟產業結構轉型與優化的催化劑。過去,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利用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期進行產業革命,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今年,奧巴馬接任美國總統后,就強調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我國也確定在新時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可是,經濟的興起與發展要有技術和人才的支撐,產業升級換代需要大批新型應用型技能人才支持,而這些都需要依靠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才能實現。
我國雖為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這些都與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高技能人才匱乏有很大關系。據統計,我國現有技術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4%。這種情況在金融和經濟危機來臨之時就顯得尤為突出。例如,相當一部分返鄉的農民工就是因為企業減少生產成本、進行技術改造或企業轉型轉產,而他們的技能不能適應新的生產技術要求而被辭退。經濟危機對高端制造業、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就業影響有限,反而對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會增加。職業教育部門就要充分利用目前產業升級換代的有利時機,審時度勢,針對當今和未來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和培訓數以億計的掌握新技術、崗位適應性強的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證。由此觀之,金融危機對促進職業教育的提升又是大有益處的。
我國長期向好的經濟趨勢和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關心扶助是當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強大支撐。我國政府在“十一五”期間就計劃對職業教育投入100億元,用于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及再就業培訓等工程。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9年政府工作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全面實施一攬子計劃。包括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如中職免學費、鼓勵和獎勵職業培訓等);實施總額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等措施。溫家寶總理還經常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和培訓以及社會如何形成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如何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等方面作重要指示。經濟的振興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職業教育的前途也更加光明。
職業教育要在挑戰中贏得機遇,就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包括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認識得更全面、更深刻。在教育理念、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實驗實訓設備先進等方面有大舉措,這樣,才能使培養的學生又好又快地就業,適應國家發展的需求。
“保民生”是當前和今后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而就業是民生之本。職業院校此時更須堅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將培養模式從簡單技能型勞動力向高技能型人才轉變,注重人才培養的超前性,才能更好地應對科學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的需要,才能實實在在地為民解困、為國分憂,也才能更好地彰顯職業院校的本質和特色,開拓出職業教育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