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1-1”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結合農業行業特點和學院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而形成的一種以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就“4-1-1”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背景、組織與實施過程及其內涵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對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關鍵詞: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4-1-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作者簡介:宋連喜(1970-),男,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管理與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5-0049-02
要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質量實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關鍵是要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了“4-1-1”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現已成為我院涉農專業所共同采取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一、“4-1-1”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背景
1.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大改革階段。日前,以《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已進入全面提高階段。同時,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大改革階段,即由傳統的學院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導下的就業導向模式轉變。工學結合被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而提出。因此,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們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2.學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當前,由于高等職業院校經濟實力所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資源普遍存在不足,均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因此,借助社會上生產性企業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是當前我國農業高等職業院校一種有效選擇。
二、“4-1-1”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設計開發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是學校為實現其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4-1-1”人才培養模式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一種具體形式。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為參照基準,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人才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應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4-1-1”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以下六個基本特征:一是學生在校學習與企業工作相結合;二是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經歷相結合;三是學生身份與企業員工身份相結合;四是全面素質培養和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五是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六是校園文化環境熏陶和企業文化環境影響相結合。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實施完成。強調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重視學習與勞作的“雙交叉”、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理想模式。
“4-1-1”人才培養模式是時間和內涵的統一。根據人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技能形成的規律,按照基本理論學習和簡單的單項技能訓練——真實情景的基本技能訓練——真實情景的綜合技能訓練。即用4個學期在校內完成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訓練;用1學期(第3或第4學期)統一組織學生到畜牧生產企業進行集中企業頂崗實訓,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這個學期學生與企業之間就是簡單的實習關系,主要是由學院根據學生的意向統一安排;用最后1個學期(第6學期)安排學生到擬就業企業實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該學期學生的實習與就業是密切相關的,是通過雙向選擇來實現的。該模式充分體現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育理念。
三、“4-1-1”人才培養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1.以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專業建設與改革。本著“根據市場需求設專業、根據企業要求定課程、根據崗位標準練技能、根據社會評價驗質量”的總體思路,積極開展專業建設與改革工作。1996年,畜牧獸醫系在我院率將理念認同教育列入學生教育的重點。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出現,一切服從企業的安排與管理,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把自己的利益與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2.以互惠互利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高等職業教育更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積極尋求企業的支持,同時,高等職業院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要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找準企業與學校的利益共同點,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組織聯系制度,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3.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良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保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企業不僅是學生的實踐教學基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實踐技能的好場所。要想培養出真正高質量人才,首先必須要有高實踐技能的教師。因此,學校在加強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
4.教學過程要真正實現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有機統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要積極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要改變傳統的學科教育體系,按實際要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要注意校內實訓、企業頂崗實訓和就業實習之間的聯系,要形成一個系統,決不能將三者割裂開來。因為三者構成的系統結構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科學創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須的一個過程。
“4-1-1”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結合農業行業特點和我院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積累而成的。“4-1-1”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同一時期全國同類院校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探索中取得的新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
參考文獻:
[1]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M].中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4).
[2]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0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司.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
[4]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