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摘 要] 經濟結構是否合理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而在有機的國民經濟系統里,各經濟子系統又呈現著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關系。只有揭示各種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把握經濟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以北京市為例,采用三次產業的投資、產出以及就業的結構數據,建立三次產業的就業、投資、產出之間的回歸模型。結果表明,PLS路徑分析方法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技術途徑。
[關鍵詞] 產業結構 投資結構 就業結構 PLS路徑模型
一、國民經濟中的基本結構及其關聯
國民經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此相對應的經濟結構包括眾多彼此關聯的子結構,其中產業結構是其基本的結構形態,產業結構的形態決定了一國經濟增長的格局。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產業結構內部諸因素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是與其相關的各經濟子結構的發展變化。
1.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
投資結構是投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之間的分配比例。投資在各產業部門的分布是改變已有產業結構的直接原因,影響著產業結構的形成及其變動。首先,投資使各產業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或實物,產業之間會產生互為引致的需求,因而調動了現有產業生產能力的發揮,資金在現有產業組織內部的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現有產業的生產能力;其次,投資使各產業的原有生產要素與新增資金發生了全新的組合,從而改變了現有產業間的生產能力的結構狀況。另一方面,投資又是來自于現存產業的產出,因而投資結構又受到產業結構的制約。
2.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
就業結構是指人力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的配置,反映了各產業的生產能力。產業結構的變化與就業結構的變化互相制約。首先,就業結構反映了產業結構的收益水平。由于產業之間存在收入、工作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存在相對差別,這種差別對就業人員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形成了產業結構的就業導向;其次,就業結構反映了產業結構的要素構成。不同的產業具有不同的技術經濟特征,對就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和吸收能力也不同,對就業人員吸收多而要求低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對就業人員吸收少而要求高的通常是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第三,就業結構反映了產業結構的生產效率。不同的產業具有不同的生產效率,一般地,在同樣產業規模下,生產效率低的產業對就業人員的吸收能力弱,生產效率高則吸收能力強。
二、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
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產業結構轉變的過程。這種轉變表現在就業結構、投資結構、產值結構等各方面。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產業轉移,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按比重由高到低呈現從“一、二、三”向“三、二、一”轉變的趨勢。同時,各產業的產值在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現出類似的變化趨勢。北京市1990年~2007年各產業產值所占總產值的比重的變化趨勢也同樣符合這一規律。
三、北京市經濟結構關聯的實證分析
PLS路徑分析是一種用來分析多個指標變量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結構的統計分析方法。該方法允許潛變量的存在,用于測量潛變量之間以及潛變量與顯變量之間的直接影響以及間接影響關系,解決了一般回歸分析所不能處理的難題,它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
根據宏觀經濟運行規律,投資狀況對產出和就業狀況有直接影響,而且還通過產出對就業有間接影響。本例將北京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包含房地產)、產出、就業狀況作為隱變量,將它們在三次產業中的結構比例作為顯變量,通過建立PLS路徑模型來分析各隱變量之間、顯變量與隱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由于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就業結構均為比例數據,需要進行logratio變換以展開數據的范圍,以克服其中的相關性。將北京市1990年~2007年三次產業的投資結構、產出結構及就業結構的比例數據展開后,運用PLS路徑分析法進行分析。根據運算結果可以判斷北京地區的投資情況對GDP產出的直接影響系數為0.921,產出情況對就業情況的直接影響系數為0.958,投資情況通過GDP產出而對就業情況的間接影響系數為0.921*0.958=0.882。上述模型的各內生隱變量的擬合優度分別為0.852與0.916,能夠較好地擬合觀測數據。經過檢驗,各路徑均顯著,各內生隱變量具有很高的擬合優度,說明這一模型對于原始數據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
由于投資、產出與就業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構造隱變量之間的回歸模型。對本例,構造隱變量間的多項式回歸模型,得到北京市就業(ζ3)與投資(ζ1)、產出(ζ2)的關系為:ζ3=-0.241+
0.239(ζ1)2+0.885ζ2 ,對應的t統計量分別為:-2.85、5.32、13.76;F統計量=151.87,調整確定系數,DW=1.88。
此模型很好地擬合了數據,各系數及整體模型都通過了檢驗,具有統計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北京市就業狀況受到投資狀況與產出狀況的影響以及三者之間的數量關聯程度。
參考文獻:
[1]李 悅:產業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5
[2]BAYOL M.P.(2000), “Use of PLS Path Modeling to Estimate the European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dex (ECSI) Model”, Statistica Applicata – Italian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3]北京統計年鑒,1991年~2008年,中國統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