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柯諫 喬素玥 文 濤
[摘 要] 隨著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突顯出建立湖泊環境會計核算模式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我國湖泊環境會計應采用“主體—附屬—衛星”三位一體賬戶體系模式進行核算與計量,并將“衛星”賬戶體系之一的湖泊資源核算體系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同時要求企業將湖泊環境因素納入現行財務會計進行價值量與實物量核算,編制并對外公開環境會計報告,披露全面、準確的環境成本信息。
[關鍵詞] 湖泊 環境會計 核算模式
一、建立湖泊環境會計的必要性
湖泊不僅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國土資源,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貢獻作用。目前,我國湖泊污染嚴重且日益萎縮,周邊生態環境衰退,長江流域湖泊的水污染及富營養化日益嚴峻。因此要加強對湖水環境的保護,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進湖水環境的污染治理和流域生態平衡的建立。此外,建立必要的湖泊環境會計核算,以某區域的湖泊環境為核算主體,宏觀層面上以國家為會計主體確立湖泊環境空間核算范圍,并將各地政府的湖泊環境保護投資納入國民會計核算體系進行核算。同時要求企業將湖泊環境因素納入現行財務會計進行價值量與實物量核算,編制并對外公開環境會計報告,披露全面、準確的環境成本信息。
二、湖泊環境宏觀會計核算體系基本框架
所謂湖泊環境宏觀會計核算體系,是指在國民經濟核算基礎上,將各地的湖泊資源和環境作為資本使用的一部分進行核算的環境核算體系。該核算體系主要反映各級政府湖泊資源的開發、使用、補償和湖泊環境保護過程中的實物與價值量的運動情況,宏觀層面的湖泊環境的主體是國家、地區、部門。
國際上有直接法和間接法等兩種核算形式將環境資源因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若采用直接法,則我國應在參照國際SNA和MPS兩大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對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概念及結構進行全面修正,增加湖泊環境資源因素,按照復式記賬法和貨幣計量進行核算,將匯總后的各級部門的湖泊環境項目的業務核算資料納入國民經濟核算內容。若采用間接法或稱衛星賬戶法,則應維持現行國民經濟核算主體賬戶和基本核算表不變的前提下,建立專門反映湖泊環境與經濟之間關系的獨立賬戶體系,并將其作為國民經濟核算主體賬戶附屬的“衛星”賬戶,其核算不受復式記賬法和貨幣計量的限制,間接地將湖泊環境資源因素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范圍。
筆者建議湖泊環境會計核算形式應借鑒間接法,建立附屬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二級賬戶,以“主體—附屬—衛星”三位一體賬戶體系模式構架“環境—經濟”一體化核算體系(SEEA),從而在各種環境核算體系中形成相對獨立的湖泊環境核算體系。
三、湖泊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是對環境會計的最終要求。作為環境會計信息的載體,環境成本報告是企業提高環境業績、控制環境成本的重要體現。國際上對組織和外界環境關系信息進行報告和披露一般分為三大類:通過法定財務報表報告;通過企業的年度財務報表的其他部分(如附注)或獨立報告模式來披露;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來報告企業的環境信息。當前,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核算體系側重于披露經濟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環境信息的披露。我國企業從會計核算和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一般采用補充報告模式和獨立報告模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補充報告模式是指在原有財務報表項目中增加有關環境會計的核算資料,對其他不能以貨幣計量的環境信息可以附表、報表附注形式或在說明書中予以說明。獨立報告模式則主張編制獨立的環境會計報表或獨立的環境報告等。
鑒于湖泊環境會計信息的特殊性, 作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資料來源的會計核算應包含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如在環境報告中,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來披露不同的環境信息。對那些難以量化的環境事項和企業的環境績效信息,我們可以采用文字說明或其他計量披露形式進行描述。也可以用表格法或圖表法對企業的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和環境效益等能量化的環境績效指標進行披露。
但不論形式如何均應包含以下信息:(1)與環境負債和成本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如企業的環境資產的計價與攤銷、或有事項披露、對預計的環境負債和補償的貼現等政策;(2)環境法規執行情況。據此了解企業執行環境法規的獎懲情況和違反環境法規的行為;(3)企業環境質量情況。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情況、主要環境質量指標、發生的污染事故情況等;(4)采取的環保措施(包括產生的環境支出和環境收益)及達到的效果。如采取環保措施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企業自身采取的環保監督機構的建立。包括設置的從事環境治理、檢測、研究的環境機構和工作人員的經費處置情況;(6)環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況。主要包括污染物治理設備的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能力狀況,污染物回收利用狀況及環境事故造成的影響及處理情況等;(7)按照有關規定繳納的各類費用支出和提取的各類基金。為恢復、治理環境計提的基金,違反環境法規繳納的罰款和環境污染對他人造成損害的賠償等意外損失;(8)企業本期或未來環保經費投入和捐贈支出的情況。如新型的設備投資、污染治理投資;(9)環境會計政策變更等事項,如因會計方法、會計估計的變更對企業收益的影響;(10)有關環保部門的審核結論。
參考文獻:
[1]高敏雪:環境保護宏觀核算理論與方法[J].北京:中國統計經濟出版社,第1版.2004
[2]李延莉 朱學義:建立湖泊環境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0)
[3]徐 泓: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4]張白玲:環境核算體系研究[J].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第1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