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
縱觀中外財務管理的發展歷程,財務管理科學的歷史性飛躍,無不與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緊密相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作為企業理財活動的主題,財務管理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企業財務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適應新經濟形勢,需對建立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的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改革與創新,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健康的發展,同時促進國家經濟迅速的發展。
一、財務管理觀念的創新
1.知識化理財觀。知識包括科學、技術、能力、管理等因素,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源泉,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知識含量是其創新的關鍵因素,未來的企業財務管理更將是知識化。
2.人本化理財觀。企業重視人的管理與發展觀,已成為現代財務管理發展的基本趨勢。人的智慧和創新在現代經濟社會的核心作用和價值。企業財務管理應強化對人的激勵、培養與約束,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充分挖掘和發揮人的潛能,調動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3.信息化理財觀。知識經濟時代,新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加快,交易、決策瞬間完成,經濟活動空間變成“媒體空間”和“網上實體”。企業財務管理者必須全面、準確、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進行財務決策和資金籌措。企業信息化從財務管理軟件或制造資源計劃(MRPⅡ)轉向資源計劃( ERP)階段。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是注重內部管理流程再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和環境,建立信息網絡系統,使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形成不斷循環、高度統一的整體,將企業的采購、生產、庫存、銷售與財務等系統數據實施全面綜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企業應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創新
1.利益追求主體多元化。現代企業理論認為, 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 它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理階層、一般員工甚至政府等。他們共同構成了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 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所有, 而是歸屬于由企業家、股東、債權人、公司員工等相關利益主體。
2.財務管理目標綜合化。企業追求財富最大化和知識最大化。知識最大化目標可減少企業股東以外的人員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抵觸行為,防止企業不顧經營者、債權人及職工的利益去單純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它不排斥物質資本的作用,是有形物質資本和無形知識資本在最短時間內最佳組合營運的結果;它能兼顧企業內外利益,達到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一。
3.社會責任加強化。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為廣泛和深入。企業的社會目標在企業目標結構中的地位將得到重視和提高。企業對社會、自然的貢獻大, 其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企業如果對社會或自然環境造成損害,它就要付出代價。
三、財務管理內容的創新
1.融資管理創新。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推進融資管理創新,把融資重點由金融資本轉向知識資本,知識資本逐漸取代傳統金融資本成為知識經濟中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本,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知識資本量化為企業產權已成為現實。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運用,加快了知識資產證券化的步伐,為企業融通知識資本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工具;企業邊界的擴大,拓寬了融通知識資本的空間。
2.投資管理創新。首先,投資與“投知”并重。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活動,需相關的投資、員工、技術、市場等。企業生產需要投資,首要的是智力投資;需要的技術是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海洋、環境和管理八大高新技術體系中的技術;需要管理的是網絡組織結點創新的矩陣管理等。這一切均以員工的知識能力為基礎。其次,要改變現行投資方案的評估。在知識經濟時代:(1)知識性資產將是企業投資方案評價的核心,且其內容將超出現行無形資產的基本范疇,如企業商譽、企業管理能力等將越來越重要。(2)現行投資方案主要考慮節約資金成本,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主要以使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投資收益最大化為基本原則,實現投資的增值性。因此,企業的投資取舍以能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和專有技術的積累和提高為標準,并非只考慮成本因素。(3)投資方案的評價應從企業全局、長遠利益出發,以是否給企業帶來人力資源的積累和素質提高、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及持續發展的動力為標準。
3.風險管理創新。由于知識經濟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將使財務管理的風險趨于復雜化, 由傳統的投資風險轉向投資風險和網絡技術風險并存。科學的規避風險, 首先, 要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及時調整財務人員適應新環境的知識結構, 使他們能夠具有及時捕捉風險、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 要充分利用信息網加強調查研究, 運用科學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測, 提高投資決策的高效性。再次, 由于在高新技術產業與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風險遠遠大于固定資產投資, 對那些技術進步快、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促進意義的無形資產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進行攤銷,從而減輕風險程度。
4.財務分析內容創新。隨著企業知識資本的增加,企業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發展趨勢越來越受制于知識資本的作用,對知識資本的分析也因此構成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定期編制知識資本報告,披露企業在技術創新、人力資本、顧客忠誠等方面的變化和投資收益,建立一套評估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分析評價指標體系,調整舊的財務指標,增加新的知識資本考核指標,反映知識資本投入狀況及其成果。設立知識資本與物質資本匹配指標和綜合指標。
5.無形資產、人力資本成為企業投資決策重點。在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資本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 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以有形資產為中心, 而是轉向以無形資產為中心。企業資本結構以無形資產為中心地位的形成, 改變了企業資產結構, 使得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總資產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成為企業收益和市場價值的決定因素。而人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因此人力資本的投資將占據無形資產投資的重要部分。
6.財務成果分配創新。財富分配是由經濟增長中各要素的貢獻大小決定的。地租是農業經濟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業經濟中有形資本的多少決定財富分配額的多少。隨著知識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知識資產逐漸轉變為財富分配的軸心,財務成果分配方式需要創新。要確立知識資本在企業財務成果分配中的地位,使知識職員在總體上分享更多的企業財富;改革以工作量為基礎的業績評估系統,如利用“經濟價值樹”技術來界定職工所創造的價值;建立因人付薪、以個人所創造價值的合理比例為基礎的分配機制,如股票期權、知識付酬、職工持股、職業投資信托。
四、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
知識經濟拓寬了經濟活動的空間, 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方式, 使之呈現出網絡化的特征。因此, 企業財務管理也將適應這種變化, 向網絡財務管理的方向發展。網絡財務是基于Internet 技術, 以財務管理為核心, 支持電子商務, 能夠實現各種遠程操作和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 能夠處理電子單據和進行電子貨幣結算的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它不是單純的財務信息系統,突破了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 使會計由事后核算轉變為實時核算; 企業由內部走向外部, 靜態轉向動態, 物理距離變成了“鼠標距離”, 使管理延伸到全世界任意一個結點。在網絡財務管理方式下, 財務人員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處理多個事項, 改變以往獨立、封閉的工作單元。會計電算化的實現, 降低了有關資源的消耗, 將財務人員從繁忙的手工記賬系統中解脫出來; 企業事務的處理過程能夠整合整個企業的內外部財務資源, 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信息數據的傳遞能由供需雙方收發電子郵件或由需求方登錄供給方的網站進行訪問, 獲得充分的財務管理信息, 保證了財務管理信息的時效性; 電子貨幣提高了結算效率, 加快了資金周轉; 網絡財務幫助企業實現了遠程記賬、查賬、報表、審計、監控等遠程處理與在線財務管理;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設定基本程序、規范權限, 把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規程變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準則, 以此來規范所有人的行為, 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財務管理中的人為因素。
知識經濟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過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沖擊。它加快了知識與信息的傳播速度, 拓寬了財務管理研究領域, 豐富了財務管理內容, 改變了財務管理觀念、財務
管理目標和財務管理方法。財務管理重心由有形的物質資本管理轉向無形的人力資本管理, 實現了傳統財務管理向網絡財務管理方式的轉變, 實現了財務管理范圍由本土化向國際化的轉變。因此, 企業需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與素質能力, 把財務管理放在管理中心位置上, 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對其進行再認識、再改革、再創新。
參考文獻:
陳四清:《財務管理應用創新》[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