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蕾
[摘 要] 從2009年1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將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為消費型增值稅。增值稅作為我國的主體稅種,對政府財政收入和企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本文主要概述了增值稅轉型內容,提出面對增值稅轉型,企業進行科學稅收籌劃的方法。
[關鍵詞] 增值稅轉型 稅收籌劃
增值稅分為生產型、收入型和消費型三種。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都適用消費型增值稅。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從2004年7月1日起,我國對東北地區的8個行業實施增值稅轉型試點,后逐步推廣至中部地區26個城市的8個行業,2008年7月1日起,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個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也開始實行試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一、增值稅轉型改革的主要內容
1.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新購進設備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計算抵扣。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全國所有地區同步實施,不再限定行業,統一了全國增值稅政策。與試點辦法所不同的是,購進固定資產,憑合法的抵扣憑證可以直接計算抵扣,不再采用退稅的操作方式。
2.購進的應征消費稅的小汽車、摩托車和游艇不得抵扣進項稅。其主要考慮是,納稅人購買小汽車、摩托車等經常用于非生產經營用途,由企業自身消費用,從操作上難以界定哪些屬于生產用,哪些屬于消費用,容易混入生產經營用途抵扣稅款,如果將其計算抵扣將造成稅負不公,但主要用于生產經營的載貨汽車則允許抵扣。
3.取消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政策主要是為了鼓勵相關產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其不利于自主創新、設備國產化和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而且造成稅負不公。轉型改革后,企業購買設備,不管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其進項稅額均可以抵扣,對進口設備免稅的必要性已不復存在。
4.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降低為3%。適用轉型改革的對象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改革后這些納稅人的增值稅負擔會普遍下降,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包括個體工商戶)不抵扣進項稅額,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需要相應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
5.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從13%恢復到17%。轉型改革后,礦山企業外購設備將納入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整體稅負將有所下降。因此,為了公平稅負,規范稅制,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將金屬礦、非金屬礦采選產品的增值稅稅率從13%恢復到17%。
二、增值稅轉型下企業稅收籌劃方法
1.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企業在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時,要充分考慮稅負的輕重。通過計算節稅點增值率,可以判斷不同增值率情況下兩種納稅人身份稅負的大小。新行增值稅條例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統一由4%和6%下調至3%。當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7%,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為3%時 ,稅負平衡點增值率為17.65%,其中增值率等于不含稅銷售額與購進額的差額占不含稅銷售額的比例。當企業增值率為17.65%時,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相同。當增值率大于17.65%時,企業應選擇為小規模納稅人;當增值率小于17.65%時,企業應創造條件,申請認定成為一般納稅人。
在選擇納稅人身份時,除了比較稅收負擔外,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一般納稅人往往比小規模納稅人的經營規模大,信譽好。其次,從一般納稅人那里購貨可以直接取得增值稅發票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而從小規模納稅人那里進貨需要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發票,程序上比較麻煩,因而一般納稅人會擁有更多顧客。
2.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1)增值稅轉型中受益最大的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具體來說,裝備、設備制造業等將首先收益。因為此次改革將刺激企業購買、更新生產設備,從而帶動設備供應商的發展。同時,電力、鋼鐵、石化、煤炭開采、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每年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也將受益匪淺。相對而言,固定資產投資份額較少的企業和出口型企業受益不大。另外,轉型改革后,取消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也有利于機械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實現設備國產化。企業在創建初期進行投資行業選擇時進行稅收籌劃,要充分了解這些優惠政策及優惠政策的差別,謀取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2)轉型改革的配套措施縮減了特定行業的稅收籌劃空間。自2001年5月起,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并允許生產企業購進免稅廢舊物資憑普通發票按10%抵扣增值稅。修訂后的增值稅條例取消了廢舊物資發票抵扣稅款的規定,這意味著今后廢舊物資發票將失去抵扣稅款的功能。國家1994年5月起將金屬礦、非金屬礦采選產品的稅率由17%調整為13%,為了公平稅負,規范稅制,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現將其稅率從13%恢復到17%。
3.兼營銷售和混合銷售的稅收籌劃
(1)納稅人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不分別核算或不能準確核算的,一律征收增值稅。納稅人在稅收籌劃時可以根據自身利益選擇分別核算還是不分別核算,新規定縮小了稅收籌劃的空間,但在一般情況下,繳納營業稅的稅負會低于增值稅。
(2)關于混合銷售,舊的稅法的規定是: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以及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業務為主,兼營非應稅勞務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發生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征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生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應稅勞務,征收營業稅。“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業務為主,兼營非應稅勞務”是指納稅人年貨物銷售額與非應稅勞務營業額的核技術中,年貨物銷售額超過50%,非應稅勞務營業額不到50%。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略有區別,企業仍可以通過控制本年度貨物銷售額和非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之間的比例,減輕企業稅負。
參考文獻:
李大明主編:企業稅收籌劃原理與方法 [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