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娟
[摘要]大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是整個大學階段的所有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而大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是大學計算機教學的基礎部分,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僅應該隨著大學教學改革的要求同步發展,而且還必須結合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特點,著力于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著力于學生“計算機意識”的培養-重在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應當從過去的操作技能的培訓逐步過度到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了解計算機作為專業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計算機解決專業問題的過程、方法和掌握獲取專業軟件的途徑。
[關鍵詞]基礎信息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0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71—7597(2009)1020188--01
一、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一)形勢。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好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已接觸過計算機,這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很多同學覺得自己已掌握了不少計算機的操作,現在又專門開這樣一門“計算機信息技術課”,自己好像也不怎么用到,學習它實在是浪費時問。如果不能在開始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的范圍,信息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所起的真正作用,可能一開始就無法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二)問題。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教學內容繁多且較為分散,理論知識部分有計算機的發展歷史、應用、系統組成、信息處理技術、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及數據庫等;操作部分有WORD、EXCEL、POWERPOINT、FRONGPAGE,IE及電子郵件等。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如《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這類,是全新的課程,特別是基本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難懂,而且不同于本身所學的專業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該課程的學習時間相對較短。這就帶來了一些問題。怎么選擇性的教學,將枯燥抽象的理論形象生動的講解出來一直是教學界努力的目標。
二、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一)教學方式改革
1、精心挑選教材。專業的不同對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要求也不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采用了不同專業不同教材的方法。對于理科學生,我們使用的教材應該是理論與操作并重,通過較系統的理論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組成、工作原理、基本的算法等,為今后的程序設計課程打下基礎;對于文科學生,我們選擇教材的重點應該是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如Windows的操作,Office辦公系列軟件等,這些內容對于文科學生來說,既實用又容易掌握。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只靠聽課和看書是掌握不了的。必須通過在計算機上動手實踐,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真正掌握所學知識,上機操作實踐是形成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這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之一我們從多方面強調實踐教學,在教學安排上,壓縮講課時間。增加實踐課的比例,另外要求學生自己根據需要再增加一些課外上機時間。在考試成績中,增加動手操作內容,在期末考試中,操作部分占40%;取消期中考試,用三個大作業(Word部分、Excel部分、PPT部分)代替期中考試,占總成績305,平時成績占總成績10%也主要參考平時上機成績。上機操作課內容要明確具體,同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強調學生要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通過上網查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上機實踐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去拓展知識、提高能力。
(二)考核方式改革
1、引入“無紙化”的考試方式。嘗試讓學生一人一機在限定的時間內在計算機上答題,考查的不僅是一些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有上機操作能力考核部分。這種考試方式本身就是對學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檢驗,不僅考查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對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技能也做出了比較客觀的評價。
2、學生自評、互評與師評有機結合。自評是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和作品制作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互評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師評是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尊重學生,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通過學生的自評和同學問的互評,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由于學生自評、互評,對學生而言壓力相對較小,學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制作作品中的經驗,從而使學生有清楚的自我認識,從而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注重實際應用的考察。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技術學科,應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察,主要憑試卷來檢測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且試題類型目前多是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純筆試的考試方法使得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應將以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改為以應用能力為主的考核方式。但這種改變不是單純地用鼠標和鍵盤代替紙筆去解答理論知識,而是要在考核的內容上真正做到理論和應用的結合。
(三)發展網絡與遠程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個效果
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由于教學面廣、內容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以實施。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校園網實現網上教學和遠程教學。網上教學指開發基于校園的CAI課件。把教師的備課筆記、布置的作業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遠程教學指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教學活動,它包括同一學校不同教室之間、不同學校之間以及不同城市、不同國家之間的教學。它使學生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學習到晟前沿的知識,閱讀到晟優秀的教材,感受到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也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網上教學實現了學生自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還可以使有精力的學生選學更多的內容,而且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呈現教學信息和接受反饋,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結語
由于基礎知識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重要性和簡約性,面對“知識爆炸”的世界,大學校園內有限時間的教育只能是加強基礎。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的高效性,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學科發展前沿,以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對知識的駕馭能力,以便未來通過終身教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于高等教育基礎化和終身化的實現。未來社會高等教育的晟終目標將會改變,不再只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要終身受到教育。高等學校則可針對社會不同階層人們的需要,提供各類各層次豐富多彩的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