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華 張 翔
[摘要]創新人才應具備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力、健全的人格等創新素質。共青團組織應充分發揮獨特的組織優勢,努力創造條件,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氛圍,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為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充分的保障,從而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大批優秀創新人才。
[關鍵詞]高校團組織組織優勢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020197--01
高校是科技人才的搖籃,“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團組織是黨組織聯系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學生中雖大的社團組織。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組織優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大批優秀創新人才,是高校團組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團組織在培養創新人才活動中的組織優勢
高校團組織在培養優秀創新人才活動過程中的組織優勢主要有:基礎的廣泛性、聯系的多樣性、組織的嚴密性、作用的權威性。高校團組織是一個從學校到班級都有建制的基礎廣泛的學生組織。在學生的心日當中,團組織是他們實現自我管理的“自治”組織,為他們施展才華、展示自我、實現價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高校團組織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方法各式各樣,豐富多彩。高校團組織既是學生的“群眾”組織,又是“官方”組織,具有正規組織的特性和權威。大學生們往往把參加團組織的活動看成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對團組織布置的任務和開展的活動,一般都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并積極參與。
二、正確的定位是能否充分發揮團組織優勢的基礎
新的形勢為團組織服務青年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團組織開展文體活動的觀念根深蒂固,進行科技活動的觀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高校后勤社會化、完全學分制所產生的學生班級松散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學生多樣化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也給學生科技活動的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新形勢下團組織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將團的工作納入學校育人工作中去,在實踐中明確位置,改進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完備的制度是高校團組織培養倒新人才的保障
發揮高校團組織優勢,以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創造熱情是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措施。同時,努力創造條件,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氛圍,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將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建立高效的組織體制。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是涉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團組織的力量不可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必須建立適應學生創新活動開展的組織體制,理順和學校各主要部門在學生創新活動中的關系,明確學校各主要部門在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的職責,充分利用全校的力量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二)擁有必要的支撐條件。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成功開展,涉及到從老師指導、經費落實、圖書設備到位等一系列基本條件的保障,因此,必要的支撐條件必不可少。第一,指導教師保障。教師的指導直接影響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水平和層次,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來保障指導教師的積極性。第二,資金保障。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有穩定的經費支持。第三,圖書設備以及實驗實習場所等的保障。
(三)健全評估、激勵機制。為了更好地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管理,使學生科技活動朝著既定的方向和目標發展,建立起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評估體系勢在必行。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從組織層面和學生層面來考核各級團組織的工作情況及活動效果。與評估體系相結合,激勵機制也應從組織工作和個人成果兩方面體現。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組織完善、制度健全、學生參與面廣、指導教師投入的學院(系),可以設立集體獎;對于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團隊),可采取與記學分、免課程、評獎、免試推薦研究生相掛鉤的辦法進行成果認定和獎勵。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在于如何營造創新氛圍,組織創新創業活動,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社會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其核心在于將學生真正視為能動的、自主的、獨立的個體,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內在的需求,創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范各種創新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為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能動地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主體。
(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動體系。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要突出育人主題,發揮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上必須結合學生的需求,形成學生自發參與、重點突出、特點鮮明的活動體系。
(二)重視個性的發展,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重視個性的發展是培養創新素質的重要環節。創新意識是思想火花經過長期思考后的一種突然進發。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應該給予學生充分施展才能的環境,允許他們有靈感產生期、思考醞釀期、問題解決期、發明創造期。不要操之過急,也應該允許失敗,不要求全責備。同時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在活動中確有獨特想法的學生可以向校團委申報立項,學校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并提出意見,對確實可行的項目下撥相應的研究經費支持學生研究。
(三)以學生杜團為有效載體,培養優秀創新人才。要真正將國家、社會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學生的學術性社團是承載這一功能的有效載體。社團由學生自發而成,實行民主管理;社團內部提倡百家爭鳴的學術風氣;社團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其知識的融會、交叉會進發出閃光的靈感;社團間互相交流合作,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理,對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實踐中,學生學術性社團舉辦的科技論壇、科技競賽、學術沙龍、課題攻關等探究型活動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綜上所述,高校團組織只有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創新創業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強有力的組織優勢,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大批優秀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