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佳
清華科技園A座,惠普中國研究院在這個國內IT人才最為密集的園區似乎并不太好找。但這個位置顯然是惠普特意選擇的,背靠中國知名學府和眾多IT企業研究院,這里注定會是智慧的集散地。
推開惠普中國研究院的門,跳入眼簾的首先是象征著硅谷文化,或者說惠普公司創新源頭的車庫。從這個車庫里,走出了惠普的兩位創始人——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可以說,帕卡德門前的車庫創造了硅谷最為成功的公司之一,而由車庫引申而來的車庫文化,在惠普代表著創新、創新、再創新。
自1966年惠普實驗室在美國成立以來,惠普先后在全球建立了23個實驗室。與其他高科技跨國公司的研究院相比,惠普實驗室是主要負責所謂的“R&D;”(研究開發)中“R”(研究)這部分工作的機構,從事著八個“影響未來的創新領域”的研究。因此,惠普公司或者外界都親切的把這些尖端的研究機構稱為HP Labs(惠普實驗室)。
惠普實驗室之道
美國《連線》雜志評選的2008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中,有兩項都來自于HPLabs一項是有記憶能力的電阻“憶阻器”,它的應用將有可能最終代替個人電腦的存儲器;另一項則是可卷曲的顯示器,試想可折疊的顯示器,那將帶來的是怎樣的改變。
但HP Labs帶來的遠不止這些——1966年,惠普的第一臺電腦HP 2li6a誕生于剛剛成立不久的HPLabs;支撐著惠普打印技術的激光打印機和熱噴墨打印機也是HP Labs發明的;包括動態智能制冷系統,以及支撐惠普企業計算及專業服務集團(TSG)核心的安騰芯片,都是HP Labs的工作。HP Labs是惠普的中央研究機構。
惠普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漫長的產品線,作為公司發展理念的“惠普之道”或許是最好的解釋。“惠普之道”強調利潤、創新與合作,對于研發而言,惠普實驗室之道也同樣如此。
HP Labs在申報研發項目時,提案人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這個項目對科學本身的創新,二是項目對公司業務發展業務發展的貢獻,至少要找到利潤的方向。
但“做研究的話,你不可能把全世界頂尖的人才吸收到惠普吸引到惠普,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共同研究。”惠普中國研究院院長劉偉博士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說,“惠普采用的是開放的研發方式,惠普中國研究院將繼續和大學、政府機構還有國內外的一些科研機構共同開展科學研究。”
這種明確的選題方式和開放的研究方式,或許是惠普“實用派”作風的寫照。惠普習慣于強調新技術的應用,并努力領會或者去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開放的研究方式有利于惠普以更為寬廣的視角去領會技術革新的方向或者市場的變動趨勢。成立于2005年的惠普中國研究院,一開始還是惠普美國實驗室的一個部分,考慮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在2008年春惠普實驗室全球重組后,惠普中國研究院與其他22個實驗室并列成為惠普實驗室下設的實驗室之一,并在國內展開了多項合作研發項目,更加開放地吸納著中國智慧。
當問及眼前的經濟環境會不會影響惠普的研發投入時,劉偉博士給了一個同樣“實用”的答案:惠普當然會用“深挖洞、廣積糧”的方式對研發項目進行投入。作為相對來說較有實力的公司,惠普這個時候在研發上的路能夠走得更加專注,看準現在的一些機會。度過這段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時間之后,一定會走得更好。
機會擺在所有人面前,對于大型跨國公司而言,持續的研發投入是保持領先地位的法寶。
攀援的凌霄花
惠普的研發節奏跟著公司業務模式的轉變而變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HP Labs像凌霄花一樣,以靈活的方式為公司業務提供技術支持。這種如凌霄花的藤蔓般、兼顧戰略性和靈活性的研發路線,塑造了惠普中國研究院獨特的研發環境。
“我們的研發環境是‘外松內緊”,劉偉博士講:“寬松是指這里提供了一個能讓人自由、充分發揮的環境,充滿了互相學習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分配員工任務的時候,會充分考慮他的特點和興趣;內緊是研發人員對指研發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對所從事的工作有發自內心的熱情有發自內心的熱情,緊迫感及責任感,即便他在半夜想起一個idea(創意)都會爬起來去做,這可能就是內緊的感覺吧,就是你要努力,為公司做貢獻。”
赫德時代的惠普定位很明確——惠普要把自身全力打造成一個信息技術和服務的提供商。因此,惠普會根據當地市場的特點來設置實驗室的研究項目。中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多產生的數據就多,惠普中國研究院充分把握現有的環境,把信息信息爆炸作為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做有針對性的研究。如果解決了中國信息信息爆炸所帶來所帶來的問如的問題如數據存儲、處理、傳輸、展示、利用的問題,就相當于解決了又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另外,互聯網已成為全球發展的趨勢,中國同樣是互聯網大國,惠普中國研究院的第二個研究重點就落在互聯網信息提取上。比如,惠普中國研究院正在研發互聯網垂直搜索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惠普為客戶提供即時、有效和個性化的服務這些技術可以幫助為用戶提供即時,有效和個性化的服務。
目前,惠普中國研究院正在以開放創新的研發方式,服務于中國市場。凌霄花一般的藤蔓正在把惠普公司和中國頂級研發機構還有市場緊緊纏繞在一起。例如,惠普中國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力完成了水文信息管理系統,還通過和高校的合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開展了多個項目。不能不說,誕生于硅谷的第一家公司,的確很有戰略眼光。
為了把自己打造成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和服務提供商,惠普有著非常明確的發展路線:首先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硬件最強的公司;然后大力發展軟件產品,其間收購了Mercury、Opsware等軟件公司;而通過對EDs的收購,惠普正在進一步強化服務業務。“與惠普公司的戰略相配合,惠普的研發也一直按照著這個方向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