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佳
金箍棒是孫悟空制勝的法寶,筋斗云是一飛沖天的翅膀。在今年的IDF上,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事業部聯合總經理帕特·基辛格,把孫悟空這兩樣利器的特性,賦予了英特爾新推出不久的Nehalem架構——“Nehalem可以滿足從嵌入式小型設備、P c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需求,而且像孫悟空翻上‘筋斗云一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3月31日,英特爾推出的基于Neh alem架構的至強5500,無疑是今年IDF最閃耀的明星之一。從主題演講開始,基辛格時不時地給至強5500“打廣告”,稱其為英特爾自奔騰Pr0處理器以來,最具突破性意義的服務器處理器產品;對于基礎設施以及未來的云架構而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具。
和所有的高科技公司一樣,英特爾盯上了“云”,但不同的是,英特爾要翻上的是一朵能不斷帶來跨越式發展的“筋斗云”。
“云”構想
2008年,“云”如同巨浪一樣撲面而來,任何與計算沾邊的公司似乎都饒有興趣地圍在“云”的周圍,或者鼓吹或者打量。但“云”這個詞太過模糊,不同的公司會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服務模式創造著不同的“云”構想。
對于像英特爾這樣穩健、務實的硬件公司而言,“云”似乎更接近于虛擬化的數據中心。相比云計算本身,英特爾關注的是位于計算底層的架構,也就是“云”架構。在英特爾眼中,“云”架構是由數十萬臺服務器構成、能夠自動協調平衡、自動調整規模和分配工作的大型數據中心。“服務是無國界的:每次執行的服務器不一樣。在任何時間點,都不一定是存取同一臺服務器?!庇⑻貭柗掌髌脚_集團的高密度運算總經理JasonWaxman這樣說道。
這么看來,數據中心的計算性能、能耗、虛擬化程度都將成為云計算的成本,作為數據中心中心的處理器的作用將被凸現出來。
至強5500發布會當天,英特爾數字企業事業部副總裁、服務器平臺事業部總經理KirkSkaugen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描述這個Nehalem架構上的新成員。如果把至強5500比作一架飛機,它能夠實現的是超音速飛機的速度、750人客機的容量和滑翔機一樣的能耗。但Kirk似乎更愿意強調至強5500的智能性。相比AMD的“上海”,至強5500的智能或許是英特爾手中的王牌。
這種智能意味著,根據不同的工作負載,服務器能夠動態改變它的性能特性和能耗管理特性。至強5500的每一個核心前都好像上了一道“閥門”,集成的功耗的門限技術會根據不同的應用自動開啟、關閉處理器內核,能耗在“閥門”的作用下實現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隨需應變。
服務器能耗能做到“伸縮自如”,未來云計算的成本就又降低了一步。
跨越式發展
“當我們引入奔騰的時候,它帶來今天所有的網絡架構;我們認為至強5500也能夠帶來巨大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建立云架構以適合下一個十年以及技術的需求”。基辛格在今年IDF的主題演講中依然自信滿滿。
無數IDF上的預言都成為現實,但十年對于現在的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而言未免太過于漫長。從奔騰Pro到至強5500,英特爾用了15年的時間翻上了第一朵筋斗云,如果按照鐘擺戰略的節奏,英特爾必須盡快為第二個“筋斗”做好準備。
從業界對云計算的追捧程度,似乎可以隱約預見到未來。如果云計算,高科技企業、運營商還有無數與智能終端或者互聯網服務相關的中小企業會參與進來,共同從“云”上獲利,就連非企業用戶都可能會習慣于從“云”上獲取資源或者服務?!癗ehalem架構為云計算提供了可拓展性強的高效環境”,基辛格對《互聯網周刊》說。這可能是英特爾部署未來的第一步。
當然,對于云計算而言,英特爾不會孤軍奮戰。至強55 00剛浮出水面,包括IBM、曙光、戴爾、浪潮甚至英特爾的新伙伴——思科先后都來捧場。而Nehalem最吸引人的一點,恐怕還是基辛格所說的,它是針對未來的架構。在今天部署產品的時候就能知道明天升級的方向,NehalemEx(Nehalem的下一代產品)將實現八核、128線程和更強的虛擬化能力,并且32納米制程技術將可以再這個架構上延續,“它將在云計算領域快速領跑”。
像用自來水一樣使用信息,如果這樣的“云”構想真能實現,人類社會將迎來下一個跨越式發展。
越是危機,越要加大對技術的投入。這是英特爾董事長貝瑞特一貫信奉的理念,也是英特爾的生存哲學。以客戶為中心的“云”架構,無論對于英特爾,還是廣大OEM,或者整個信息技術領域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貝瑞特在退休前為英特爾畫下了未來十年發展圖譜,離開了貝瑞特的英特爾,需要以更加經快的節奏,翻上下一個筋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