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雅 方華峰 洪萬勝 彭元清
肺結核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全球現有結核病患者2 000萬例,我國現有患者450萬例,控制形勢不容樂觀[1]。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動越來越頻繁,流動人口的社會經濟水平是否與肺結核的發病存在相關,目前研究數據較少。因此,我們以瑞安市外來流動人口為研究對象,探討社會經濟等因素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發病的影響。お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病例組為2006年6月—2007年12月在瑞安市疾控中心結核門診新診斷為涂陽肺結核的流動人口患者,共300例,并按性別、年齡(±3歲)作為1∶1匹配條件選擇對照組,所選對照為同期于瑞安市疾控中心體檢的流動人口健康者,共選300例。
入選標準:為涂陽肺結核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2001年訂)》。 剔除標準:對照組中,若咳嗽2周以上或肺部有可疑病變的均予以排除。
1.2 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對所有調查對象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和問詢方式。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由調查人員對每個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的詢問,并填寫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居住面積、勞動時間、吸煙史、結核病接觸史、卡介苗接種史等。調查完成后由專業人員對數據的完整性和邏輯性進行審核。質量控制措施貫穿于調查表設計、資料收集和錄入的整個研究過程中。
1.3 統計分析
將調查表數據輸入Excel表,并導入SPSS 13.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分析處理其結果。根據數據的分布類型,對各因素在兩組間的差異采用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采用逐步回歸后退法進行分析。お
2 結果
2.1 一般人口學特征
本次共調查600人,病例組與對照組各300例,年齡16~69歲,病例組平均年齡為32.8歲,對照組為30.9歲,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中男性各占60.3%。
2.2 單因素分析
病例組與對照組在婚姻狀況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的比例、吸煙率、家庭年收入<1萬元的比例及家庭居住面積<30 m2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病例組有結核病接觸史和無卡介苗接種史(無卡痕者)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組勞動時間超過8 h者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お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在調整其他因素影響后,最終有吸煙、家庭年收入、家庭居住面積、卡介苗接種史、勞動時間5個因素進入了Logistic模型。流動人口吸煙者發生肺結核的可能性是無吸煙者的1.6倍;家庭年收入>3萬元者與<1萬元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無卡介苗接種史者發生肺結核的可能性是有接種史者的3.0倍;勞動時間每日≤8 h者發生肺結核的可能性是每日>8 h者的0.6倍(表2)。

3 討論
近年來,如何保障弱勢人群的利益已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如何建立弱勢人群的疾病抵御體系尤為受到關注。流動人口作為城市人群中特殊的群體,其健康問題也逐漸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做好流動人口的結核病控制不僅有利于流動人口這一特殊的弱勢人群及其所在地的結核病防治工作,還有利于流動人口工作所在地區的社會穩定,是結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國社會穩定和發展有重大意義。
本次1∶1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表明,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吸煙率較對照組高(OR=1.557),吸煙與肺結核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早期粗略的觀察報道, 吸煙可導致成人已經痊愈的或相對靜止的肺結核復發, 是中年人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作者發現吸煙者較非吸煙者患肺結核的相對危險性高2.17 倍[2]。Ghufron[3]的研究亦顯示吸煙與肺結核有密切關系,OR值為2.74,95% CI 為 1.3~5.6,但也有一些作者認為吸煙與肺結核的發生無關。本次調查發現,吸煙與肺結核有密切關系,但本次對于吸煙量、吸煙持續時間等因素未進行深入調查,有待進一步研究證明。
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家庭年收入以<1萬元為主,而健康者中家庭年收入在1萬~3萬元的占多數,說明家庭年收入因素影響著肺結核的發病。家庭經濟條件直接關系著家庭成員的生活水平、衛生保健水平等。低收入家庭生活條件差,身體長時間的惡性透支,最終導致身體體質下降,容易感染結核菌導致結核病的發生,目前肺結核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仍然存在,特別在流動人口中間[4]。
對流動人口家庭居住面積的調查發現,病例組患者家庭居住面積小于對照組(OR=0.367)。住出租房是目前流動人口在城鎮居住的主要方式[5],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流動人口結核病人群租住的房屋條件簡陋,通風、保暖不好,周邊環境的衛生條件也相對較差,甚至很大一部分流動人口病例居住在集體宿舍和簡易工棚,生活居住環境擁擠,通風效果不良。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居住的擁擠,接觸人的機會增多,也增加了傳染和被傳染的危險。
病例組無卡介苗接種史者的比例遠高于對照組(OR=2.965),說明卡介苗接種對預防成人結核病發病具有保護作用。目前普遍認為,卡介苗對于兒童預防結核病起著關鍵作用,而進入成人后其作用甚微[6],本研究結果顯示,成功接種卡介苗在成人階段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關卡介苗接種預防結核病的效果,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卡介苗預防結核的效果與當地流行的菌株毒力及非典型分枝桿菌的流行強度有很大關系[7]。我國流行的菌株毒力較強,且非典型分枝桿菌的影響不大,所以我國卡介苗接種的預防效果應較好。
勞動時間是一個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勞動時間的長短與勞動者的休息、睡眠時間密切相關。比較兩組的勞動時間發現,病例組≤8 h/d的比例遠低于對照組(OR=0.619),勞動強度大,過度勞累,長時間不能充分休息,心理長期持續緊張,導致機體防御系統功能減弱,易造成結核菌的攻擊,使機體感染后容易發病。
流動人口肺結核發病實際上是社會經濟、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要控制好流動人口肺結核疫情,必須制定相應的措施,加大對這一人群的管理和普查力度,形成政府負責、部門合作、衛生主導、社會動員、群眾參與的綜合防制的格局,減少這一人群發病的危險性。お
4 參考文獻
[1]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第四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327.
[2]Yu GP,Hsieh CC,Peng J.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sanitary workers in Shanghai[J].Tubercle,1988,69(2):105.
[3]Ghufron A.Smoking and a lcoh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pulmnary tuberculosis[J]. Indonesian J Clin Epi Bios,1994,1(1):35.
[4]嚴非,劉曉云,趙新平,等.當前農村肺結核患者費用負擔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06,9(4):164-166.
[5]王曉云.楊鋼橋.小城鎮流動人口住房問題研究[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05.
[6]李悅,王莉,尚彥萍.遼寧省新生兒卡介苗免疫效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0):205-207.
[7]屠德華.結核病的預防[J].中華全科醫師,2006,5(3):139-142.
(收稿日期: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