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兄弟的法庭
在安徽省青陽縣新河鎮黨委政府機關西側,有一個小院,院里整潔干凈,一棟兩層小樓里,有維穩、綜治、武裝、司法、民政、信訪、勞動保障等七八間辦公室,還專門設置了一個調解庭。這棟小樓就是新河鎮新組建的維穩綜治辦、司法所辦公樓。
“別看這個院子不大,可無論農民遇到什么樣的矛盾,只要進了這個小院,就會得到滿意的解決。”新河鎮維穩綜治辦公室副主任、司法所所長洪尚華說,有群眾給小院取了個別稱,叫“農民兄弟的法庭”。
新河鎮位于縣城東郊,轄11個行政村,人口1.8萬。前幾年境內治安形勢一直比較復雜,社會矛盾激發點也很多,常有群眾到縣里上訪。主要原因是一些矛盾涉及部門多,一時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
2006年,新河鎮抓住農村綜合改革的機遇,在鎮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的基礎上,率先在全縣各鄉鎮增設了專門的維穩綜治辦公室,以司法所為依托和平臺,將職能相近的維穩、綜治、司法、信訪、民政、武裝、勞動保障等部門合并在一起,實行人力、財力、場所集中,改過去的單兵作戰為集團軍作戰,使解決問題的力量得到加強,辦法和渠道也比以前多了。
新河鎮黨委書記王盛強介紹說,維穩綜治辦現有9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承辦普法宣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調解、民政優撫和信訪等工作。
此時,上班時間已過,只見一名工作人員在辦公,各個辦公室都空無一人。小院里也安靜得很,沒有見到一名前來要求解決問題的群眾。
見記者面露疑惑,王盛強解釋說:“工作人員都到村里去了。我們大量的鄰里糾紛都在村、組一級化解,這里主要處理一些疑難、復雜矛盾。”
既要當好“滅火員”,又要當好參謀員
5月25日,一位老人高興地走出新河鎮政府,他握著維穩綜治辦工作人員的手感激地說:“你們這樣處理,我沒得說。”
這位老人姓張,因長年隨兒子在縣城居住,沒能參加農村土地二輪承包,他原有的承包田被村組作為機動田收歸集體,而2003年發放的征地補償款沒有得到。老人在找村委會要求補發征地補償款未果的情況下,今年4月寫信給青陽縣信訪局要求解決征地補償費一事。接到轉來的信訪件,新河鎮政府高度重視,在維穩綜治辦公室的參與下,老人的責任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現在我們推行一崗雙責和一專多能,問事、辦事、管事的多了,既防止了工作脫崗又防止了工作推諉,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有這樣的共識:在工作中既要當好‘滅火員’,又要當好參謀員。” 洪尚華說。
去年底,新河鎮某村村民吳某向維穩綜治辦反映,村里的魚塘招投標程序不規范,村干部有受賄嫌疑。接報后,工作人員立即趕赴這個村調查了解,發現吳某反映的問題并不屬實,于是他們向吳某講明情況,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問題解決后,工作人員并沒有輕松下來,他們知道新河鎮境內不少村組都擁有魚塘、山場等資源,因魚塘招標、山場轉讓操作不規范引起的矛盾糾紛和信訪事件時有發生。他們以此事件為契機,建議鎮政府對3萬元以上的承包、轉讓項目都實行招投標。自鎮政府采納建議以來,村民的舉報沒有了,不僅防止了集體資產流失,也密切了干群關系,化解了矛盾。前不久,該鎮烏龍村經過招投標,5個塘口810畝魚塘以高出標的價7.8萬元順利承包。
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少跑冤枉路,維穩綜治辦規定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要求實行首問責任制,統一管理,統一告知,統一處理限期,統一反饋信息;同時通過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等方式,為外出務工人員依法維權。近三年來,他們共為農民工依法維權37起,提供法律咨詢100余人次,挽回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過去,群眾辦事不知道找誰,知道找誰也找不到人,找到人也不一定能及時解決問題,如今,群眾只要到一個“窗口”就能找到人,并且解決問題。
帽子不多了,事情好辦了
“整合部門工作資源以后,人浮于事的現象沒有了,定崗定員,不稱職的人員只能下崗,財政負擔減輕了。”這是機構改革帶給王盛強的深刻感受。
實行機構改革之前,原來的“七站八所”加上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共有65人,辦公經費一年需要108萬余元,而改革之后,現有工作人員42人,精簡了23人,辦公經費一年只需70.6萬元,經費一年就減少了38.6萬元。
為了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新河鎮黨委確定一名副書記兼任維穩綜治辦公室主任,明確規定內設機構的工作職責,逐步規范工作規程,建立了值班接待、信息通報、工作例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預警和快速反應、考核獎懲及責任追究、安置幫教、資料臺賬等工作運轉機制,并且建立黨政領導包案負責制、村級(含鎮直各部門)聯系制度,增強了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協調能力。
因為工作上有了協調權力,加之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今年以來,新河鎮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隱患32件,調處重大矛盾糾紛2件,調解員上門調解一般矛盾10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建立農村基層管理新體制,調整和精簡鄉鎮內設機構,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探索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等做法,讓新河鎮氣象一新。去年,新河鎮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7億元,新上工業項目29個,全年無群眾上訪事件發生;今年1月至5月,全鎮在建項目14個,其中新項目6個,續建項目8個,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35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592萬元。
而新河鎮的做法只是青陽縣整合資源、著力構建服務優先、依法行政、廉潔高效的農村基層工作新平臺的一個縮影。
對于農村綜合改革,農民們高興地說:“如今村子變大了,鄉里牌子減少了,帽子不多了,事情好辦了,增收有路了,百姓動動嘴,干部就跑腿。”
(高良槐薦自2009年7月28日《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