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名豈
據韓國《中央日報》24日報道,美軍在6月份首次成功進行了機載激光武器反導試驗。該試驗的成功,標志著美激光反導實戰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根據美國導彈防御局的說法,本月6日和13日美軍分別進行了兩次激光反導試驗,搭載在飛機上的激光武器成功將從圣尼古拉斯島發射的“Terrier-Lynx”導彈擊落。激光武器攔截系統是美國導彈防御局為攔截發射初期的彈道導彈而開發的一項技術,相當于美國導彈防御體系的第一階段。此次試驗的一個重要意義是成功實現了空基攔截,即通過搭載在飛機上的激光武器擊毀目標,這將極大提高美國反導系統的機動性能。
美軍近來還頻頻試驗了其它激光武器。6月13日,美國空軍第413飛行試驗中隊與波音公司成功進行了“飛行中使用先進戰術激光器”的試驗。在測試中,激光器載機——C-130H運輸機從科特蘭德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時發射激光,成功擊中地面目標。C-130H飛機是波音公司專門為美國空軍開發的激光武器載機,搭載了化學激光器、光束控制系統、傳感器和武器系統控制臺。
美軍在冷戰時期就著手研發激光武器。與傳統武器相比,激光具有速度快、附帶損傷小、攔截距離遠、火力轉移迅速、不受電磁波干擾、持續戰斗力強等特點。而且,激光武器每次使用的費用很低,通常在幾千美元左右,與每枚成本達幾百萬美元的導彈相比十分便宜。分析人士認為,美軍最近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多個突破,各型激光武器逐步研制成功,這有可能徹底改變目前的戰場面貌,尤其是在各層次防空和反導系統中,現役的傳統武器系統可能遭到淘汰。▲
環球時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