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亮 鐘淑琦 趙彥玲
摘要:隨著醫學基礎研究項目在申報過程中已經由自由申報向限項申報過渡的完成,基礎醫學研究項目中標率不斷提高,項目的水平已有質的飛躍。醫學科研創新的需求決定了醫學科研管理必須不斷創新,目前擺在科研管理者的面前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因此提出了醫學科研管理人員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醫學科研管理創新執行
一、現行科研管理改進對策
(一) 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
管理部門應由現在的行政干預向為專家服務上轉變。在理想之初對項目進行分類,把項目分為一般性研究、基礎與臨床合作研究、原創性研究。對于一般性研究應給與開放式的管理。對于基礎與臨床合作研究管理者應盡可能搭建起合作研究平臺,使基礎與臨床形成優勢互補。對于原創性研究管理部門應協同研究人員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好原創數據的保密工作,給研究者提供發表其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渠道。
(二)加強對研究人員的科研管理理論指導
以繼續教育形式對科研人員包括研究生開設醫學科研管理課程。講授醫學科研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豐富科研管理的內涵,讓科研人員既懂醫學知識又懂管理知識。結合管理中常見問題,以案例形勢共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培訓中要增加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藥品管理法以及技術轉暫行規定等這些與市場結合緊密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管人員及科研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營造利于醫學科研管理創新的文化氛圍
醫學科研管理創新是一種除舊布新的行動。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逾越了社會文化傳統所涵蓋的道德、行為準則,可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從而產生社會對該管理創新行為的巨大壓力。因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思維活躍、樂于接納新事物的社會文化氛圍對激發醫學科研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有積極的影響。建立健全醫學科研管理創新激勵機制,對在實踐過程中切實有效的管理創新模式要組織推廣應用,對創新者要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二、對科研項目進行跟蹤管理
(一)提前通知,細化要求
科研科了解到各類申報信息后,及時根據我院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領會招標指南精神,正確理解相關政策,提供相關依據,掌握課題申報的審批程序,提高課題申報質量,對于招標的范圍、領域及項目資助額度,起止時間等都明確細化,及時發放通知。通知發放包括各科主任、重點培養的骨干以及辦公網絡公示、宣傳欄,以便科研員能及時、準確的了解申報信息,了解招標意圖。申請書是反映申報課題思路的主要途徑,申請書必須按要求、項目、逐條逐項地認真填寫;闡述的內容要把握好尺度,做到真實、科學、全面、簡明,要在看似最簡單的申請書上狠下工夫,提高質量,最終實現科學研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對立項、檢索的嚴格管理
很多科研項目從立項開始就帶有盲目性,研究人員是為了立項而立項,這樣的研究大多存在重復性和不確定性。重復性研究嚴重的浪費了人、財、物等資源。不確定性研究,沒經論證就盲目開展實驗研究,影響了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
(三)對科研過程進行跟蹤管理
運用正、負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的高質量完成課題的自覺性。過程管理中評估是一項重要內容。學院管理部門制定、完善了科研課題中期考核評估量表,量化各類科研成果,進行績效考核,不符合中期評估要求的項目予以終止。目前,國內外對課題的立項和結題后的成果評估相對較為成熟,而對科研課題的實施過程缺乏系統量化、可操作性強的質量評估體系,科研過程質量評估工作仍處于自由狀態。因此,建立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科研過程質量評估體系,對實現科研過程的管理、控制、考核、督導等動態和目標管理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我院定期(每年)進行課題的跟蹤考核,對于科研原始資料的審核更是嚴格,杜絕可能出現的偽造、虛報、瞞報等情況出現。通過評估手段,實現質量控制,經費動態管理,實現階段控制。
(四)嚴格審核科研成果,防止出現學術不斷行為
對已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進行網絡公示,接受學術界同行專家的監督。對未公開成果,邀請同行專家進行內部評議,對成果的真實性實驗數據的可重復性進行評估檢測。按立項之初的預期目標,檢查項目完成情況。對研究過程中發現的虛假現象,要進行嚴肅處理,確保結果的真實性。
三、結論
對于執行不力的科研項目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一)課題學術水平不高,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不夠等;(二)文獻資料查閱不全,不了解申報項目的國內外進展情況,容易造成重復性研究,使項目失去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三)填寫項目申請書層次不清、內容不全、抓不住課題的重點、目的不明確等;(四)申報項目與招標指南不符,課題擬解決的問題不在招標范圍之內;(五)課題執行過程中協調能力差,時間不能合理分配。對于發展中的我院,新時期對基礎醫學的科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科研管理就要在工作思路、措施及成效上創新。對于具體實施管理的工作者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實行科研課題立項前、課題實施過程中、課題結束后的全程全方位的持續跟蹤質量控制,對影響科研課題質量的可控因素施加干預,有效地提高科研課題研究的效益與效率,使課題研究質量朝預期的方向發展。
總之,在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新形勢下,全面監督管理是比較適合科研課題管理的一種模式。它是一種預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它貫穿于科研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其主要特點就在于“全”字。PDCA 管理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故我院在課題管理中的招投標、過程、中期(結題)考核、考核反饋等每一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并從項目遴選民主化,研究進展規范化,跟蹤檢查制度化,研究目標明確化,經費支出合理化,結題驗收及時轉化等方面對課題進行全程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趙醒村, 段勇。醫學科研管理中的創新解析。醫學信息2006 年5 月第19 卷第5 期。
[2]趙娟,尤潤生。醫學科研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認識。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6年8月,第19卷第4期。
[3]王以茂, 楊自更, 劉愛中等. 做好課題中期管理 確??蒲泄ぷ髻|量.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1,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