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包小龍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伊朗總統內賈德與反對派在重新舉行大選問題上雖然各不讓步,但很多媒體報道稱,伊朗局勢從表面來看已經趨于平靜。不過由于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伊朗政局提出指責,引發這個中東國家與西方外交關系進一步緊繃。
周三,安全部隊使用武力破壞了一個示威活動。這讓原計劃在第二天舉行的紀念示威受害者的活動被推遲,伊朗也難得度過了一天安靜的日子。《環球時報》記者在德黑蘭街頭看到,目前城市氣氛已經恢復了平靜,沒有看到治安警察或是民兵巡邏。伊朗政局目前正處于各個黨派暗自較勁的時刻。英國《泰晤士報》25日報道稱,伊朗總統內賈德和反對派領袖穆薩維都發出繼續對抗的信息。支持艾哈邁迪·內賈德的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說,政府不會屈服于反對派的壓力。
除了內部較量,伊朗政府對西方的指責聲音也采取了強硬回應的態度。伊朗總統內賈德25日強烈抗議美國干涉伊朗內政的做法,并要求奧巴馬作出道歉。當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伊朗立即停止對示威者使用暴力之后,伊朗也指責潘基文干預內政。另外,伊朗與英國的關系也開始惡化。最近兩國發生了互逐外交官事件。對此,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伊朗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安薩里教授認為,伊朗以前一直受到英國與俄羅斯兩個昔日帝國的威脅。因此伊英兩國交惡并不令人驚奇。但恢復與國際社會的互信對話,對伊朗而言最為重要。
有西方媒體認為,伊朗問題勢必成為即將在意大利召開的八國集團外長會議的焦點議題。但這極可能是西方國家內部的一次外交政策討論會,因為伊朗已表示,外長穆塔基根本就不會前往意大利,這讓八國集團和伊朗展開外交對話失去可能性。《金融時報》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放下巧實力外交的態度對伊朗提出嚴厲指責,讓伊朗乃至中東局勢正在變得更加復雜。美國最近靠攏敘利亞,無疑是在中東地區政治力量上架空伊朗,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英國教育背景也會讓人聯想到新一輪美英聯手制裁伊朗的可能性。▲
環球時報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