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名山
盡管臺灣縣市升格審查結果出爐多日,但由此引起的“政治地震”卻是余波陣陣。臺灣TVBS電視臺的評論稱,島內社會將面臨新一波的“裂變潮”。臺灣大學教授夏鑄九表示,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臺灣將“萬劫不復,永無寧日”。
對于升格結果,最高興的莫過于明年可能出戰“直轄市”選戰的人馬。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道,主導升格審查的“內政部長”廖了以頗被看好成為“大臺中”的接棒人選。至于被視為艱困選區的“大高雄”,黨政高層透露,馬英九極可能點名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出馬。而現任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也對于高雄縣巿合并升格結果“信心滿滿”,表示只要能得到全體巿民的肯定,連任之路自然水到渠成。有人對此躊躇滿志,另一些人則異常郁悶。據《中國時報》報道,隨著升格案塵埃落定,有意在臺北縣、臺中及高雄角逐鄉鎮市長與縣市議員寶座的參選人突然發現“目標消失”,過去三個月都為了選與不選進退維谷,如今被迫棄選,使得花的心血“全泡湯”。升格案還將引發大批鄉鎮市長、民意代表失業,同時大大壓縮了基層的參政空間。
根據目前臺灣執行的“財政配置權”分配比例,“直轄市”享有43%的統籌分配款,剩下的57%才由其余地方縣市分享,隨著升格工作即將啟動,“所有直轄市與縣市財源都有增加”,因此升格縣市的官員們紛紛開始籌劃如何利用更多的統籌款及更大的自治權來加強自己的政治實力。以臺北縣為例,在各方面情況不變的前提下,升格后的臺北縣所分配到的財源將比現在多出108億元(新臺幣,下同),并增加2400多億的舉債空間,財政自主能力將大幅提高。而已經身為“直轄市”的臺北市則叫苦不迭。臺北市財政局副局長黃素津表示,升格后臺北市一年將減少50億元統籌分配款,不用幾年臺北市現有的龍頭地位就將不保。
此外,“升格”縣市可能面臨的辦公條件、區位遷移等問題也難以回避。臺中市耗資40億元興建的10層樓新市政中心主體結構已完工,正進行內裝工程,原本計劃明年6月即可遷入,但“升格”后公務人員高達6000多人,原先的設計不夠用,必須重新規劃。而高雄市在“吃下”高雄縣后,也面臨行政辦公場地受限及部門設置難以定奪的問題,有人因此擔心可能引發“一切得重新開始”式的變局。▲
環球時報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