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時而像蛇一般游走,時而變成圓圈滾動,時而長出“雙腳”爬高——這不是電影里的“變形金剛”,而是美國南加州大學造出來的“超級機器人”。這種外形像一塊塊積木搭成的“多功能變形機器人”,成為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宇航局的寶貝,有望在未來的戰爭和太空探索中發揮作用。
美國live science網站23日報道說,“超級機器人”在兩年前已經問世,至今完成了20個模塊。在世界其它實驗室里,也有類似的變形機器人。去年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就演示了他們研制的變形機器人:機器人走著走著被打散了架,然后不同部位又自動結合,恢復原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超級機器人”項目的領導人是華裔科學家沈為民。他說,超級機器人變形的訣竅在于,每塊“積木”都有獨立思想,彼此通過紅外線和無線電聯系,然后根據外部環境自動組合成手、腳或身體。
雖然超級機器人不能像電影中的變形金剛一樣,變成卡車或F-22戰機,但科學家們期待這種機器人能根據任務類型,自動改變形狀,更好地適應環境。“如果它想爬,它就能長出腳,如果要下坡,它能變成球滾下去。”在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超級機器人時而像蛇一般游動,時而環繞成圈翻滾,時而順著繩子攀緣而上。沈為民說,他們的機器人可以被一切兩半,然后每一半能像蚯蚓一樣自主行動。如果機器人只有兩個模塊組成,它將通過蝶泳一般的姿勢,翻滾前進。
在美國宇航局的構想中,有朝一日飛行器將往沙漠中投下100塊“積木”,然后它們會自動組合成一輛“探測車”,行駛到一座沙丘。接著“探測車”長出“腳”來爬上沙丘,到了頂部再變形成一間“溫室”,培養植物種子。有的科研人員說,如果國際空間站能由變形機器人來建造,宇航員就再也不必一次次進行危險和成本高昂的太空行走,手動安裝各種部件了。
“超級機器人”得到了美軍、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美國宇航局的大筆資助。不過它要做到自如變形還面臨很多難關。首先是“人工智能”。“現在模塊要人來指令其如何變形。以后它能自己決定說,‘我要三條腿。”生物學或許能提供一些解決方案。沈為民的實驗室推出了數字荷爾蒙的想法,模擬荷爾蒙影響大腦和身體的方式。一些模塊可以向其它模塊發出大量信號,最終決定是變成直立型還是滾動型機器人。 ▲
環球時報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