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良
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是以銅加工、房地產、礦產資源開發、有色金屬貿易、教育五大產業為主體的國際化民營企業集團。現有員工9100人,總資產90.11億元。海亮集團參加“安康杯”競賽活動以來,以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加強職業安全、民主管理為抓手,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涵,創建了安全、和諧的生產作業環境。海亮集團連續5年獲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獎,為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家。2008年,海亮集團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并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稱號。
全員化安全工作
自2003年起,海亮集團成立了“安康杯”競賽領導小組。海亮集團工會結合企業實際,以主動參與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為競賽平臺,以讓全體職工共享“平安與健康”為目標,開展了3個方面的工作。
完善平等協商機制。海亮集團工會從“職工說安全”“安全自查”“安全設備改造和工藝改進”“勞動環境改善”等方面著手,搭建起行政方和職工方平等對話、協商改進的橋梁。2007年的安康杯競賽活動中,銅管道事業部沖床機工發現,沖床工在更換零部件時,由于機械仍在工作,客觀上存在傷手的安全隱患。如果對原有設備加以智能化改進,將“危險工作”交給計算機控制和機械手操作,問題即可迎韌而解。海亮集團工會經過調研后,立即組織職工與行政雙方平等協商。3天后,公司根據沖床工建議,出資260萬元,對30余臺沖床進行了安全防護技術改進,徹底消除了人工操作安全隱患,班產效率也同步提高了40%以上。
加強安全培訓。海亮集團職工進入工作前必須接受安全生產知識培訓,進入崗位后,堅持二、三級車間、班組安全培訓。自2004年開始,海亮集團按安全檢查提示卡(見表1)培訓。為強化員工安全意識,海亮集團在新工人上崗資格條件中加入了安全生產考試一欄,凡未通過安全生產考試者,不能獨立操作設備。公司每年在生產淡季時組織1~2期安全生產骨干培訓班,以更新安全生產知識。
開展勞動競賽。2006年8月起,為深入推進“安康杯”競賽活動,提高“安康”意識,海亮集團工會組織開展了以“比創新、比節能、比技能、比安全、比質量、比服務、比成本”為主要內容的“七比勞動競賽”。在“比安全方面”,海亮集團以班組為單位進行考核,將“軍演模式”導入安全競賽。首先,公司組織操作方面的模范能手作為“演習裁判”,確保“演習”而非“演戲”。每個班組的工人在操作時,都有“裁判”錄像和現場點評,一經發現不合規操作,輕則被判“違例”予以扣分,一旦違章操作,更會被判為“工傷”、“退出比賽”。 通過這種實戰演習,公司總結、統計出各個班組的“安全生產記錄”,及時發現和改進安全隱患,在實戰中培訓,在培訓中提高。
為“競賽”增加新內涵
2004年4月,為配合“安康杯”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海亮集團創新載體,尋找抓手,為“安康杯”競賽活動增加新的內涵,浙江省總工會在海亮集團開展了全省首家“非公企業主動參與職業安全衛生工作”試點。
5年來,海亮集團工會在“查找隱患、平等協商、簽訂合同、跟蹤落實、持續改進”20字方針的指導下,重點開展了5方面工作。一是成立了工會領導下的職業安全衛生聯合委員會,專門負責企業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日常運作。為規范管理,2003年海亮集團引進了ISO14000環境質量管理體系,2004年12月引進OHSAS18000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同時海亮集團工會定期組織老員工、高溫高強度工種、中高層管理和技術人員進行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二是推行安全生產一把手責任制,推廣應用安全檢查提示卡,定期組織一線員工自己查問題、找隱患,自下而上、上下互動的樹立安全衛生意識。第三,實施安全目標管理,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任何公司出現安全事故,都將被視為年度考核不合格單位。第四,加大職業安全投入,預防、減少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2007年,海亮工會通過與行政協商,出資40余萬元,更換了新型安全帽、防護手套、防滑鞋等勞保設施。第五,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發現隱患限期整改,并在全公司公布整改結果。任何單位逾期未能整改的,必須及時向工會報告原委,并拿出替代措施,否則,工會將書面通知該單位停工停產整頓,同時通過工會代表大會提出對該單位領導的不信任議案。
擴大“安康”內涵
海亮集團工會擴大“安康”內涵的方法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改善勞動環境。“安康杯”競賽活動開展以來,海亮集團工會綜合職工建議,及時與行政方溝通,強化勞動保護,構建無盲區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工會根據工作崗位,配備特殊保護措施,如配備特殊工作服,加厚勞保鞋和護目鏡等。提高安全防護硬件等級,如調整車間布局,添置各種消防、應急設備,火警警報器和廣播系統等。改善勞動作業環境,如在熔鑄工序安裝除塵器,增加通風設施;新購置接送職工上下班的大客車,以保證職工交通安全等。將“安康保護”的范圍延伸至職工上下班的道路交通領域、職工餐飲的原材料采購監管等領域,開展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重點對騎摩托車上班的員工進行管理,促使員工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努力減少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安全事故。
改善生活環境。海亮集團將“安康”的內涵擴大到職工生活環境的改善領域,關注細節,提高職工工作安全系數。根據職工向工會反映的問題,工會通過與行政協調,海亮集團2008年投入62萬余元,為所有職工宿舍安裝了空調、電話、彩電。
表1 安全檢查提示卡
構建“四位一體”。海亮集團構建“工人、工廠、工會、工作”四位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力求形成和諧共贏格局。2009年1月20日,海亮集團召開了2009年度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職工健康安全保障條例》,明確規定要從勞動環境、崗位競賽、生產裝備、職工食堂、宿舍管理等事關職工利益的事情抓起,確保職工身心“安康”。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