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軍
近年來,全國連續發生多起惡意隱瞞生產安全事故的案件,一些不法業主無視法律、無視監管、無視生命、隱瞞真相、逃避責任;個別公務人員失職失察,甚至喪失立場、參與瞞報。
瞞報事故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008年7月14日,河北蔚縣李家洼煤礦井下非法采礦用的炸藥發生燃燒,造成35人喪生。事后礦主隱瞞不報,私自銷毀尸體和事故現場,并且買通了記者,與當地的某些政府官員相勾結,瞞報事故達2個月之久,最后在群眾的舉報下查實,認定事故中有35人遇難。
2008年8月1日,山西婁煩尖山鐵礦發生特別重大排土場垮塌事故。事故發生后,當地竟說是“自然災害”,謊稱只有11人被埋,經記者調查揭露,國務院山西省婁煩尖山鐵礦“8·1”特別重大排土場垮塌事故調查組調查,確認事故造成44人喪生……
1.瞞報事故的危害
瞞報事故不僅違法,而且損害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首先,國家得不到準確的傷亡統計數據,直接影響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的分析判斷以及有關政策的制定。其次,企業為了瞞報事故,不認真調查事故原因,事故隱患不能及時排除,往往導致事故的重復發生。第三,私了只能滿足那些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的受害職工的眼前利益。過后出現工傷職工舊傷復發,或企業經濟效益不好導致受傷職工下崗等情況與企業發生糾紛時,由于沒有事故記載、傷殘鑒定等,無法進行勞動仲裁,利益受到損害的還是受傷職工本人。
2.瞞報事故的主要原因
瞞報事故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什么此類案件還不絕于耳呢?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法制意識淡薄。一些企業安全生產法制意識淡薄,不能做到依法辦礦(公司),重生產、輕安全,重經濟效益、輕安全投入。甚至認為發生傷亡事故不過是賠幾個錢的問題,沒有認識到發生傷亡事故對社會、企業、個人的嚴重危害性。
瞞報事故成本低。2006年6月以前,我國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對瞞報事故的量刑、處罰都設置過寬,有的只是原則要求,達不到應有的懲戒作用。
宣傳工作不到位,法律責任不落實。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第139條規定:在安全事故發生后,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007年頒布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35條規定: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36條規定,事故發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對事故發生單位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該法第39條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06年國家監察部、安全監管總局頒布的《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第8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瞞報、謊報、拖延不報,或者組織、參與瞞報、謊報、拖延不報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但上述規定不少地方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思想認識不到位等諸多因素而導致瞞報事故的法律責任不到位。2006年底,山西左云“5·18”礦難12名責任人一審宣判時,9人被判1~2年有期徒刑或拘役6個月,但都為緩刑;3人被判免予刑事處罰。2007年2月27日,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左云“5·18”礦難部分瀆職人員改判結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到2007年2月16日,涉嫌瀆職罪的12人中,5人受刑均比一審判決加重。有的從緩刑1年6個月,直接改判到了有期徒刑12年。其差別之大,令人深思。
正如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煤礦安監局副局長黃毅所指出的,因為目前制裁瞞報的措施沒有真正落實,對那些瞞報者責任追究的力度還不夠大,才使他們有了僥幸心理,所以還應該繼續加大懲治瞞報事故的責任者,使瞞報的成本比事故造成損失的成本還要高。形成這樣一種機制,就可以使瞞報者再不敢頂風而上。
瞞報事故形成利益共同體。200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涉及礦難刑事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并加大了處罰力度。其中,明確了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處罰標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危害礦山生產安全,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397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少數國家公職人員則唯恐事故暴露受到責任追究,丟了“烏紗帽”,因此處心積慮地籌劃、參與隱瞞事故。有的政府官員甚至與企業主勾結,權錢交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充當違法行為的保護傘,共同隱瞞事故。
此外,少數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國家實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目標控制及考核制度,將事故傷亡人數與地方政府及領導的政績掛鉤,一旦“死亡指標”超標,就會遭到“一票否決”,影響評先評優晉級升遷。如果某市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已完成,年底前又發生一起職工因工死亡事故,報告統計就超標,就影響政績。不報告統計,也許能蒙混過關。因此,在發現企業試圖將責任事故推向自然災害(或因病死亡),甚至謊報、瞞報事故違法行為時,也睜一眼、閉一只眼,為自己的“仕途安全”預留空間,這在個別地方成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瞞報事故在個別地方及領域已形成道德缺失的嚴重不良社會風氣。近幾年來,瞞報事故違法行為多發,某地僅2008年就查實了9起瞞報事故案件(據統計,2008年1~8月,國家安監總局共接到各種舉報并經過核查證實的是29起),瞞報事故在我國進入了高發期。一個地方、一個行業發生事故后謊報、瞞報,應當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漸形成不良風氣的過程。否則,不會發生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事故都敢瞞報。在個別地區已經形成了一種“瞞報機制”,有關人員各司其職,應對可能外泄的因素,以金錢和利益為紐帶,形成利益共同體。
防止瞞報的主要措施
為杜絕或減少瞞報事故案件的發生,要采取一系列打擊瞞報事故歪風的措施,其主要有以下3點內容。
1.加大對瞞報事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宣傳力度
既要加大宣傳刑法修正案(六)、《關于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力度;還應加強對全國典型謊報、瞞報事故案件查處情況的宣傳。如2006年5月18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發生特別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5312萬元。事故發生后,新井煤礦承包人和張家場鄉有關領導干部蓄意瞞報井下被困人數,轉移死者家屬,銷毀資料,抽逃資金。案件查清后,對事故有關單位及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理,48名事故直接責任人移送司法部門處理。其中:新井煤礦總承包人,判刑16年;左云縣張家場鄉副鄉長,判刑12年;沒收新井煤礦違法所得1億3534.25萬元;依法關閉新井煤礦;吊銷大同恒安安全評價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資質證書,并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吊銷參與評價人員的相關資質。讓大家從這些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2.完善事故舉報、查處等各項制度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提出了在事故的查處上要建立“三項制度”(事故的通報制度、事故的約談制度、事故現場分析制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明確規定事故報告應及時、準確、完整,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事故調查處理應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經過、原因和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責任,總結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依法追究責任;對所有事故以及瞞報事故的違法犯罪行為,都要依法依規,查明原因、核清真相,認定責任、嚴肅處理。不僅要追究直接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對違法違紀違規、失職瀆職,甚至參與瞞報的,要嚴肅懲處,及時公布。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與之配套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各項要求落實到位。
3.對瞞報者施以重典
對那些無視法律、無視監管、無視生命,膽大妄為、鋌而走險,試圖隱瞞真相、逃避責任者;對個別公務人員不能履行職責、失職失察,甚至喪失立場、參與瞞報、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更嚴重損失的瞞報行為,施以重典,以儆效尤。瞞報事故行為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指出,最近接連發生惡意瞞報重大礦山事故的事件,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依法嚴懲,要重申有關制度,再次強調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編輯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