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譯
在英國威爾士礦谷的一個山坡上,坐落著一片特殊的墓地。那一座座完全相同的墓穴里,埋藏著100多名兒童。在1966年的一個冬日,一座礦山坍塌而下,這些無辜的生命被泥石流吞噬。
礦山突然坍塌
1966年11月5日早上9點,威爾士阿貝凡礦區和往日一樣,開始了寧靜的一天。礦工們在礦井中工作著,礦區的居民在街道上悠閑自在地采買著生活用品。在山腳下的阿貝凡村初級學校里,學生們正在上課。9點15分,突然一聲巨響,200多m高的礦山山頂頃刻坍塌,泥石流順著山坡往下滑,滑落速度如此之快,瞬間淹沒了沿途的街道和商店,把附近的農場、鐵路路堤席卷一空,然后迅猛地涌向了學校,甚至連遠在600m以外的房屋也全都被埋沒。
兇猛的泥石流沿著溝谷一路狂奔, 整條街道和阿貝凡村初級學校完全被烏黑的泥漿掩埋,猝不及防的人們無處奔逃,泥流經過之地無人生還。
當災難過后,首先趕到現場的村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整個地區就像被一枚從天而降的中型炸彈擊中,慘狀令人怵目驚心。數千噸廢礦物覆蓋了阿貝凡地區,阿貝凡村初級學校完全被泥漿吞沒,在一片廢墟中,僅僅看得見半間教室。
人們發瘋一樣地挖掘著泥漿,企圖從廢墟中找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大家最擔心的是那所泥漿中的學校,那里有幾百個孩子在上課。家長、老師、附近的居民還有迅速趕來的礦工一起加入到了痛苦的挖掘之中,希望能從廢墟中找到自己不幸的親人。
總共有2000多人參加了阿貝凡村的救援工作。但要想挖掘出被埋在廢墟中的兒童并不容易。在街道兩旁,心急如焚的母親們焦急地等在那里,祈禱著能夠聽到自己孩子獲救的消息。當第一批驚恐萬狀的孩子們被救出時,在場的人們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不幸的是,11點以后,也就是泥石流發生1h45min后,再沒有人活著出來。最終只有29名學生安全獲救,而其他同學卻在他們身旁悄然死去。
這次事故共造成116名學生喪生,他們的年齡大部分在7~10歲。和他們一同喪命的還有5位教師。加上村里其他居民,全部死亡人數達到144人。
災難從何而來
這里樹木茂密,環境幽靜,從來也沒有天災發生,為什么忽然禍從天降,造成這樣一場重大的災難呢?在一片泥濘的廢墟中,調查人員開始尋找線索。
首先是山頂的位置。那是一座水流無法滲透的沙巖山,但由于存在裂縫,水卻可以通過。山頂是水流無法滲透的粘土,因而水流只能從泉眼中涌出,每當大雨過后,泉水就會變成巨大的洪流。20世紀60年代時,水流開始侵蝕山體,并沖走了許多沙石。
災難是由堆積在山上的高高煤礦巖石突然傾滑下來造成的。
在阿貝凡礦區,發生泥石流的這座山完全是由廢棄煤渣堆積而成的。應該說這并不是挖掘礦山時預先設計的,即山頂的位置不是根據地質或地質技術原因選定的。它之所以在那里形成,只是因為它是礦工們傾倒廢渣最方便、最不需要投入成本管理的地方。
礦工們將每天產生的礦山廢渣倒入運動在這條生產線上的煤車,等它們堆積到一定高度,便會把煤車開到山頂,把廢渣從前面邊緣倒下去。成年累月地操作,使礦工們習慣了這樣的處理廢渣方式,他們從沒有關心過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也沒有人上山察看一下正在發生的變化,更沒有想過會不會有意外發生。
調查人員發現,這座廢渣山頂部早在3年前就發生過滑坡,那次泥石流在到達阿貝凡村前時停了下來。村民雖然當時十分擔心,但由于那次泥石流沒有造成任何損害,他們漸漸淡忘了這次泥石流。實際上小型山體滑坡正是山頂在緩慢崩塌的征兆。3年來,山泉浸透了山體,侵蝕著它的正面,每次坍塌,坍塌之處都會重新被干燥的廢渣填滿。一次次的移動,使得山體內部的滑動表面變得日益平滑。
山體滑坡通常由兩種作用引起,一種是沖擊作用,另一種則是因山頂承載量過度而引起的。從1963年到1966年這3年里,阿貝凡礦山山體崩塌頻頻發生,而每一次都會使滑面變得更加平滑,更加松軟。
一次巨大的山崩正在醞釀之中,但它卻悄然無聲,沒有任何顯著跡象。
泥石流的形成
那么,山崩又是如何變成一股奔涌的泥石流的呢?調查人員對于山體的結構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由于山頂已受到水流的侵蝕。山泉不斷地沖走前方泥石,山頂堆積物在滑動。但這一次,泥石流的劇烈震動會對下面的水流產生巨大的壓力。起初,山頂堆積物滑動十分緩慢,但隨著壓力的增加,水流開始淹沒松動的山體物質,山頂結構倒塌,并隨同水流奔涌而下。
實際上,土壤或巖石顆粒的組成結構非常松散,從根本上說是相當不穩定的,它們只是相互保持著平衡。它們的內部縫隙充滿著水分,在崩塌前,還有一種沉重的負荷物在壓向它,比如覆蓋在上面的土壤。因此,它必須承受重量,這時候,水流所承受的壓力相當正常,而且很低。但是,如果有山體崩塌擾亂了這種結構,擾亂沙石顆粒所含成分,并使其分散,就破壞了土壤結構的抵抗力,但此時的負荷物仍然沒有消失。它唯一可以去的地方就是進入水中,結果水壓突然上升,而且越升越高,產生液化作用,使得土壤的抵抗力幾乎化為烏有。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像是在開啟一瓶香檳。就香檳而言,是氣體在起作用。而在發生泥石流時,卻是水和壓力在起作用。它就像火山噴發一樣一發而不可收。它的噴發力量如此強大,以至于當山體猛然滑向阿貝村時,其下落速度快得驚人。
在開始幾秒鐘,山體下滑速度至多達到每秒1m,但隨后,隨著液化作用的發生,速度迅速加快,最后,泥石流的速度估計達到每小時30km。這樣的速度對阿貝凡村有著難以抵抗的摧毀力。也正是液化作用使得阿貝凡遭受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山崩災難。
從對阿貝凡災難的調查分析中,調查人員發現,災難本身并非由起初的山崩造成,而是山崩引起的液化作用,造成固體物質像液體一樣流動,也正是這種液體流動吞沒了那所學校,給阿貝凡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使那里的人們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令人痛心的真相
事故調查原因終于公布了,原來正是阿貝凡礦區的礦工自己一手造成了這次慘劇。多年來,礦工們在采礦時,把許多礦渣和無用的土石廢料漫不經心地傾倒在山坡上,日積月累逐漸成為了一個大“垃圾堆”。從前,山坡上綠草如茵,沒有廢物堆積,不管下多大的雨,也不會爆發泥石流。可是現在的斜坡上堆積了厚厚一大堆工業垃圾,經過雨水沖動,就很容易發生泥石流。礦工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親手制造了一場泥石流,葬送了100多個孩子的生命。
“人造泥石流”,被稱為礦山泥石流,是潛伏在礦山里的一個新的煞星。在不合理堆放廢料的礦區,經常發生,給人們帶來威脅,已經在當代礦山建設中留下了無數慘痛的教訓。
在阿貝凡礦山崩塌之后,調查人員會同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對英國的上百座山體進行了勘察研究,結果發現,許多礦山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是其中以阿貝凡礦區山頂的狀況最為嚴重,它幾乎集中了所有可能導致災難發生的危險因素。
英國煤礦委員會從這次事故中吸取教訓,研究制定了安全管理措施。現在,任何一位煤礦場的經營者、煤礦委員會的的雇員都會隨時對自己的礦區進行認真檢查,以確保不再發生類似的災難。
這一教訓不僅使英國有關采礦地點和傾倒礦渣方式的法規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給世界采礦業帶來了巨大變化。所有的礦場主都將依據法律,投入一定的財力,對于那些無人過問,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采礦廢物廢渣,進行安全妥善的處理。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