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瑛
事件緣由
張兵是某重型機械廠的一名車工,從事機械加工的工作已有20多年,因練出一手過硬的技術,為人熱情,樂于助人,在朋友圈內小有名氣。張兵的朋友李興旺過去開過車也當過汽車維修工,改革開放后,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辭去了原來的工作,籌集了部分資金辦了一個小型的汽車維修廠。由于李興旺服務周全,維修質量好,小買賣做得紅紅火火,但是因為汽車維修廠的規模小,技術力量單薄,時不時的有些技術上的難題還得請朋友幫助解決。有一天,維修廠修車需要加工一個機械配件,李興旺便想到了在機械廠工作的朋友張兵。李興旺試著給張兵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張兵爽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于是李興旺立即派人把配件送到張兵的車間。張兵干活兒不愁,但是干私活兒還是有點兒緊張,倒不是別的,就怕被車間主任發現扣工資。他心里有點犯嘀咕,可又是朋友第一次張口讓幫忙,怎么也不好推辭。2008年8月15日下午4點多,張兵干完單位的機加工活兒,趁著快下班不忙的間隙,利用單位的機械設備開始給李興旺加工汽車配件。由于怕被領導看到,急著搶時間干,在操作過程中忙中出亂,工件還沒有夾緊就按下了開關按鈕,結果工件甩出,砸傷了自己的左腳。工友們看到張兵受傷,立即把他送到了單位醫務室。廠醫看到張兵的左腳已腫得很厲害,判斷可能是骨折,又把他送到市醫院去診治。經過X射線拍片,張兵被診斷為骨折,做了及時的處理。
事后,張兵聽朋友說,在單位受傷可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便找到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遞交了工傷認定申請表和醫院的診斷證明、勞動合同等相關材料。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接到張兵的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后,對張某的受傷經過和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隨后作出了不予認定工傷的結論。
案情分析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對案件的調查中發現,盡管張兵受傷是在上班期間發生的,但由于是他私自承攬了廠外的機械加工活兒,與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沒有任何關系。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規定,張某雖然是在工作時間內,受傷的地點也是在生產車間,屬于工作場所內,但認定工傷必須是同時符合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三要素”,而第十四條第(一)項所規定的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這里的工作概念既包括單位的正常生產所賦予職工應從事的任務,也包括領導臨時指派從事的工作??墒菑埬呈軅麜r所干的活兒既不是單位的工作任務,也不是領導指派的工作,完全是一種個人行為,所以不屬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張某受傷的情形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缺少工傷認定條件中的一個必備條件。因此,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以張某受傷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規定,作出不予認定工傷的結論。
受傷職工工傷認定與否,在受傷后的待遇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是工傷,不僅醫療費全額報銷,在治療和休養期間的工資照發,傷愈評殘達到等級的,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傷殘等級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但如果不是工傷,則這些待遇不但沒有,醫療費用按照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于私自接活兒的受傷職工還要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執行政策時為了準確把握,對事實情況了解得是比較深入和細致的,以真正體現公平、公正。干私活兒受傷應當由職工個人承擔責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要由個人負擔。
啟示
這起事故雖然給企業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應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防患于未然。工作過程中就要精神集中地做好份內的事情,工作時間干私事,心中有愧自然就會導致精神緊張,這也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傷害才可以按照工傷對待,而干私活兒不屬于工作范疇,所以只能按照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個人要承擔一些醫療費用。當然,無論是工傷還是不屬于工傷,只要是發生事故,都會給傷者的身心帶來痛苦。為了減少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可不能僅僅當作職工嘴邊的一句口號,而應成為職工實實在在的行動準則。遵守廠(場)規、廠(場)紀,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照操作規程做好每個步驟的準備工作,是每一名職工的職責和義務。如果有朋友或關系人找來幫忙干私活兒,千萬不要偷偷摸摸地利用企業的設備去做,那樣會給自己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容易釀成后果??梢酝ㄟ^正常渠道報批,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部門對外來加工的業務,在管理上會有明文規定。如果經過單位生產營業管理部門批準后再干,性質就發生了變化,那是屬于外協加工的任務,而不屬于干私活兒,一旦出現問題也會得到法律的保護。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