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對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來說,成功和失敗的區分,永遠不那么清楚。
2000年,8年副總統后,戈爾出馬角逐大位,贏得多數選民的支持(比布什多50萬票),但在一決勝負的“選舉人票”上,以5票之差敗北。“選舉人票”制度,是贏家通吃。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因為投布什的人較多,所以整個佛州25張“選舉人票”,都歸布什所有。
佛羅里達州投布什的比戈爾多多少呢?——537票。
經過長期的司法程序和驗票爭議,戈爾最后說:“我強烈反對最高法院的決定,但為了國家統一和民主制度,我接受落選的結果。”
布什當選后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美國蓋洛普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只有39%。
戈爾落選后發生的事。大家可能不熟知。他巡回世界,發表了上千場演講,不厭其煩地說明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溫室效應不是預言。不是擔憂,而是現在正在發生的災難。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70年,都在過去14年之間。2005年南美洲第一次出現颶風、日本的臺風數創新高、卡特里娜颶風摧毀了新奧爾良、湖泊在干涸、冰河在縮小、冰原在融化、海平面在升高……
戈爾的演講內容,拍成了《一個艱難的真相》紀錄片。片中我們除了簡單、清楚地了解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也看到一個年華老去、卻更具熱情和幽默的戈爾。他用自嘲、卡通、個人的悲劇(姐姐死于肺癌、兒子差點車禍喪生),把一個嚴肅的主題,詮釋得溫暖而人性。他一點都不像曾經落敗的候選人,反而像視野遠大的一國之君。
戈爾沒當成總統,卻找到更大的舞臺。6年來上千場演講,他大部分是踽踽獨行。對手的抹黑和大眾的冷漠,并沒有澆熄他暮鼓晨鐘的熱情。片尾他甚至鼓勵年輕人:“如果你也關心溫室效應,寫信督促你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如果他們不理你,你就自己出來競選。”
理想主義加上實際行動,是改變世界的唯一方法。戈爾的故事給了逍遙族一個啟發:你不能獨善其身,你必須起身行動!
人生起伏,什么是贏?什么是輸呢?
選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