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君 陳 華
傳聞從來都不曾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席過,面對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消息,我們有時候會失去分辨能力,信以為真,或者其實不相信,但也隨著大流以訛傳訛。然而,為什么女人總是被認為更喜歡去相信和傳播呢?難道,我們真的面對這些傳聞沒有免疫力嗎?
著名的服裝設計師hiifiger被全世界的人抵制了,因為傳言他在接受著名黑人主持奧昔拉的訪問時說:“如果我知道黑人、西班牙人、猶太人和亞洲人會買我的衣服,那我絕不會把衣服設計得這么好,我不希望他們來購買我的衣服,因為我是為上等白人設計的。”據(jù)說奧普拉在得到這個答案后立即請這位著名的設計師離開了自己的節(jié)目。
然而事實上,這一切都只是傳聞。不僅Hiifiger急著到處蹬清,就連故事主角之一的奧普拉都出面幫這位可憐的白人設計師說話,請他第一次真正地登上自己的節(jié)目,昭告世人,那個“種族歧視論”不過是一個傳聞。
仔細想一想,這位成功的設計師為什么要得罪自己的顧客,把人們捧上的鈔票都拒之門外呢,這一切看起來都毫無說服力,可是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信以為真,并且在這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傳遞作用,看來不論是生性多疑的人,還是天真善良的人,都曾經(jīng)成為過散布傳聞的一份子。《傳聞的心理學》的作者Nicholas DiFonzo教授認為,我們大致因為三種理由去散播傳聞,第一是為了找到真相,第二是為了維持人際關系,第三是為了提升自我。
我們被傳言困擾,也不自覺地為它推波助瀾
孟惠,35歲:“重要的人讓我失去判斷力。”
“一次暑假孩子參加了學校的夏令營,我過去給她送東西,聽到其他家長說有一個孩子患上了腦膜炎。當時我覺得還是安全重要,于是把孩子接回了家,后來向老師一打聽,就因為這個傳言,陸續(xù)又有許多家長都把孩子接回了家,而實際上并沒有孩子患上腦膜炎,可是所有的家長都不聽。孩子事后一直都怪我攪黃了她好好的夏令營。”
傳聞辨析:對于某些看似重要的信息,我們認為最安全的做法還是選擇相信,因為生活并不是每次都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去證實每一條信息。
曉月,30歲:“小道消息比政府通知更容易讓人相信。”
“我家住成都,地震的時候人人都神經(jīng)緊繃,栗日,幾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神秘的消息說成都將會斷水,正在外面忙碌的我立即沖去超市為家人多搶購一些礦泉水備用,到了超市一看,幾乎所有的貸架都已經(jīng)空了,收款臺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然而大停水并沒有真正的發(fā)生,那幾箱礦泉水到現(xiàn)在還沒喝完。后來一想,平時某一個區(qū)停水也會有通知,市政府怎么會不言不語地就全城停水呢?”
傳聞辨析:當我們認為自己處于危險之中的時候,越容易去相信那些壞的消息,盡管那些消息的來源讓人生疑。
惟茹,28歲:“我也害怕自己成為傳聞的主角。”
“有時候我真的不想去參加公司同事的聚會,可是卻再累都得死撐著。因為我發(fā)現(xiàn)每次聚會的聊天內(nèi)容都是那些有關于沒到場的同事的八卦和傳聞。這讓我很是害怕,一邊聽著同事們互相交換那些令人吃驚但是又“合理”的消息,一邊想要是自己沒來也會成為這些故事的主角嗎?為了避免這成為事實,我都盡量參加,并且在平時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傳聞辨析:每個人都從傳播傳聞中得到過樂趣,但是卻不想成為傳聞的主角,不過有可能你已經(jīng)成為了別人飯桌上的談資。
桂瓊,48歲:“我不知道那些散播傳聞的人是好心還是歹意。”
“一天我到了公司,幾個女同事都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后來其中一位平時跟我走得比較近的同事終于在吃午飯時悄悄跟我說,周末看到我老公跟一個年輕女孩逛街,有說有笑的,非常親熱,叫我要小心。當時我心里一沉,仔細一想又不對,又問了問那個姑娘的打扮穿著。果然,那不過是常年在外讀書的女兒放假回來,陪老爸去買衣服而已。這讓我覺得好笑又氣憤。”
傳聞辨析:不管他們是好意還是歹意,至少這說明你在他們的世界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可能他們關心你,可能他們討厭你),誰會去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編造傳聞呢?
什么樣的傳聞最容易觸動女人心?
答案1:能夠刺激你神經(jīng)的傳聞
仔細回想一下,你就會看出來,壞的傳聞比好的傳聞更容易被傳播開來,為了生存,我們進化至今天生就把壞事看得比好事重要,女人尤其喜歡未雨綢繆和照顧人,關于可能會傷害到自己和周圍人的話語都能夠馬上抓住她們的注意力,她們并不會像男人那樣,等到事情真正發(fā)生了才去解決,在有了一些風聲時,她們就開始焦慮和擔心,就算自己無法改變什么,也會為此整天整天地發(fā)愁,因為知道總比不知道強。而與周圍的人分享和討論這些信息成為她們解除焦慮的方法之一,于是這個傳聞將被更多的人知道。
答案2:關于那些你嫉妒的人的傳聞
有時傳聞的傳播還有蜜糖般的心理安慰效應,這也許就是為什么那些“大人物”的八卦總是讓人津津樂道,不論是美貌多金的明星,還是生活中幸福能干的同齡人,有關于她們的傳聞總是特別受歡迎。一想到那些表面光鮮的人其實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頓時就覺得這個世界公平多了,也許有些人是以同情的口吻在八卦著別人的心酸事,但是實際上是為了安慰自己,讓自己感覺幸福一些。
答案3:那些符合你猜想的傳聞
除了天真的女人,多疑的女人也會相信傳聞,因為多疑的她們本來就在四處收集資料來證實自己的懷疑,“某位女同事是不是婚姻不幸福?”“公司真的有裁員的計劃嗎?”一旦正好有人告訴你一個消息證實了你心中的想法,或者再超出一點你的想象范圍,你都會立即欣然接受,你感到你正確了,心中的疑團終于解開了,一切都能夠被理解了。同時,你還會覺得那些說出你想聽的答案的人擁有跟你相同的價值觀,因此感到一種惺惺相惜。
為什么女人成為了散播傳聞的主力軍
答案1:容易動搖的人比重要的人更有力
男性從古到今占著社會的主導地位,把握著話語權,不論制造傳聞的陰謀者是誰,到頭來傳播傳聞的主力軍似乎都是無辜善良的女性們,這是為何?女人缺乏安全感,所以她們比較容易動搖,任何一個還說得過去的消息都會讓她們亂了陣腳。有時候就算權威專家告訴我們這都是謊話,我們也寧愿相信那些不知道源頭的小道消息,因為寧可信其有,多做防護措施總是沒錯的。
答案2:談論傳聞是安全的社交手段
女人是社交動物,她們花了相當一部分精力在維持與周圍人的關系上,什么事都喜歡一起做。大家坐到一起總得有些話題可聊,不論是聊“你”還是聊“我”都有可能涉及到彼此的隱私,傷害到彼此的關系,因此分享和討論其他人的隱私最為安全。正因為這些是其他人的隱私,二手的資料通常都是錯誤和不準確的,也許你并不在意這些傳聞的真實性,你只是需要與朋友一起分享談資,于是傳聞就此傳播開采。
答案3:她們能從傳聞中找到樂趣
談論傳聞不僅僅只是女人們維持關系的社交手段,她們還能實
實在在地從中得到樂趣。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隱私,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鄰居姓什么,也從來沒到過同事的家里做客,可是這并不表示我們對于他們的生活沒有興趣,而是不能夠直接大方的詢問而已,于是我們就開始從旁打聽,明明只是看到了一個角,卻能夠自己編造出整幅畫來。而一些夸大正好滿足了我們的獵奇心理。
別讓傳聞變成了謊言
美國諾克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認為,一點點的傳聞和八卦對于我們的健康是有益處的,他們就好像是讓這個社會運轉的潤滑油一樣。所以我并不需要對自己的獵奇以及八卦心理產(chǎn)生太大的負疚感。當你聽說你討厭的人倒了霉時你選擇相信它,因為這讓你感到開心,當你聽到你喜歡的人遇到好事時,你也選擇相信,因為你同樣開心。這些不過是生活當中的一些調(diào)劑品,生活畢竟不是嚴謹?shù)淖C明題,我們需要想辦法讓自己感到愉悅,這樣才好繼續(xù)有動力向前進。
問題是,你需要知道如何看清這其間的界限,因為傳播某一些傳聞只會讓你置身于危險之中。我們是普通人,而且也只是私下聊天,當然不需要為說出來的每一句話的真?zhèn)呜撠煛P畔⒌慕涣魇窃试S的,但是如果你是為了迎合某個人的興趣愛好,而去故意傳播或編造一些明知錯誤的信息,那就大可沒有必要,因為這樣你就從一個八卦者變成了一個騙子,而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不論以前你依靠這些謊言成為了多么受歡迎的人,最終都會被發(fā)現(xiàn)并且被踢出這個圈子。
而我們在聽信傳聞時也需要懂得分辨,例如傳達者與我們或傳聞主人公的關系,他的意圖如何,或整件事是否被斷章取義,還是被添油加醋了。稍不留神我們可能就會傷害或誤會那些無辜的人,或者成為了別人利用的工具。如果聽到傳聞,首先不要感情用事,對于事件中不合情理的內(nèi)容不輕信、另外通過自己的思辨,去求證事實的真相,這樣就會讓很多傳聞不攻而破。當自己都不相信這些蠱惑人心的傳言時,自然就不會把這些不靠譜的言論廣為傳播了。
用激情對抗蕭條
經(jīng)濟蕭條對于夫妻關系絕對是有影響的,當兩個人在面對失業(yè),投資失敗或者收入降低時,很顯然他們會感到無助和缺乏安全感。也許你會覺得患難見真情,困難能夠使兩人團結在一起,不過現(xiàn)實情況往往相反,兩人之間的氣氛會因此變得緊張,相處時容易生氣。這是因為女性覺得丈夫的吸引力來自于他給予的安全感,但是在經(jīng)濟蕭條時期,這種安全感將大打折扣,而丈夫也會因此感到自尊心受到打擊,于是當夫妻一起對抗蕭條時,他們的關系將會因為各種壓力而變得脆弱。
更進一步的,蕭條所帶來的壓力將會影響到我們性荷爾蒙的分泌,導致我們的情欲降低。想象一下,夫妻倆躺在床上,他擔心著自己的工作,你擔心著這個月的家用,沒有人會對另一半產(chǎn)生興趣。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這非常可悲,因為性可以為我們帶來一大堆好處。它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分泌出更多的。xytocin(俗稱“愛的荷爾蒙”),還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另外,性還可以降低血壓、帶來好心情,讓夫妻倆在情感上更團結,并且更加渴望彼此。總而言之,經(jīng)濟蕭條時期,夫妻倆之間的激情可以幫助他們更加積極和齊心地渡過難關。
陪孩子吃快餐的技巧
漢堡包、炸雞腿,薯條對于孩子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讓大多數(shù)家長都頭疼,如何才能讓孩子們遠離這些垃圾食品呢?倫敦國際肥胖任務中心的教授認為,其實偶爾帶孩子吃一兩次快餐并無大礙。千萬別對你的孩子說“你不可以吃快餐”,因為你這樣做其實只是讓快餐變得神秘,把吃快餐這件事變得非常刺激和有趣。當你的孩子要求吃快餐時,你可以大方地答應他們,然后在用餐時跟他進行一些交談。例如在品嘗了第一根薯條時,你可以說味道不錯,而在第三根和第四根時,你可以說你感覺有些油膩了,并且做出難受的表情,告訴孩子們,雖然吃美味的薯條并不會致死,但是如果其他什么也不吃的話對健康沒有好處。在這個過程中,你與孩子一起解構對于快餐的向往。
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你可以把快餐買回家,因為經(jīng)過包裝和運送,雞塊,薯條和漢堡都已經(jīng)變涼,失去了電視廣告中那種金燦燦和熱騰騰的吸引力,變得油膩和不新鮮。這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快餐的“膚淺”,廠家盡力在出售的時候把它們弄得漂漂亮亮,但是一旦出售不久它們就會被打回原樣。而營養(yǎng)豐富的健康食品,例如新鮮的沙拉或者全麥面包等等,即使是放置了一些時間,它們?nèi)匀痪S持著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