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受訪歐洲在華企業認為,中國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
德新社6月30日報道,原題:歐盟在華企業受到全球危機重創但仍充滿樂觀 周二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歐洲在華企業都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大多數企業仍對中國的長期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前提是中國允許更大程度的開放。中國歐盟商會在其第六次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中說,成員公司認為“中國的大多數部門行情看漲”,如果中國政府建立一個“更加自由、公平和競爭的市場”,他們準備擴大在華投資。
“我們的成員公司歡迎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和中國政府保持經濟增長的努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但他們明顯覺得(政府)在釋放中國經濟潛力方面做得還遠不夠。”
伍德克說中國歐盟商會計劃將調查結果呈送給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歐盟委員會和歐盟成員國,目的是“為所有在華企業爭取平等的機會和相同的競賽場所”。
調查結果表明,有98%的受訪企業稱全球經濟危機對其在中國的業務產生了影響,但71%的企業認為,與歐洲市場以及其他市場相比,中國經濟具有“更強的恢復能力”。
只有13%的歐盟企業覺得中國政府的4萬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足以保證中國經濟長期增長,62%的企業說還需要有更多的措施。
世界銀行本月將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預測提高到了7.2%,說在中國政府開支計劃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正取得“值得尊敬的”增長。
法新社6月30日報道,原題:歐盟商業團體說中國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 中國歐盟商會周二警告說,中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該商會說,一項覆蓋313家歐洲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3%的受訪企業預料當地政府會傾向于本地企業,希望以此推動經濟增長。
“我們的問題是‘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嗎?是的,我們看到了保護主義正在抬頭。”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北京告訴記者。他說,在競標中國的工程項目時,很多外國公司被置于了不利地位,即使他們的公司以中國為基地并在那里投入了巨額資金,“他們沒有獲得同樣的機會,即使他們‘在中國設廠,在中國生產,并且雇用中國員工。”
調查結果顯示有34%的受訪企業覺得與他們的中國競爭對手相比,他們處于不利的地位。
本月早些時候,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命令當地政府在建設工程項目時做出有利于國內企業的措施。該舉動引發了西方國家的批評。中國有關部門后來發布聲明重申“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開放政策,從來不會采取任何針對外國企業和產品的歧視做法”。伍德克說:“歐盟聽到了這個聲明,我們非常贊賞這個聲明。”▲(萬鑫譯)
環球時報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