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曄
[摘要]介紹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烘爐的重要性,從烘爐步驟,和烘爐工程進行分析,從而對方案進行設計。
[關鍵詞]循環流化床烘爐耐磨材料
中圖分類號:TH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161-01
一、引言
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強烈的磨損決定了循環流化床鍋爐內部耐磨材料的重要性,而烘爐是確保耐磨層能長期可靠地運行的關鍵環節之一。傳統的木材加投主油槍的烘爐法,不僅耗時耗能,而且對耐磨層及鍋爐元件的損害較大,隨著鍋爐容量的增大,傳統烘爐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烘爐所應該達到的要求。
二、烘爐步驟
(一)烘爐對鍋爐的必備條件
1.鍋爐水壓試驗完成。2.所有排氣和放水管道已連接完成至大氣和下水系統。3.所有水和蒸汽管道吊架已正確安裝在冷態位置。4.允許煙氣流出煙道的煙囪已完成。5.布袋除塵器或電除塵器煙道可使用。6.爐膛出口、后煙道、省煤器、空預器、布袋除塵器或電除塵器和煙囪的所有管道系統完成。7.防煙氣從灰斗孔逸出。8.煙道門孔關閉。9.鍋筒上水至正常運行水位。10.鍋爐啟動前調整主蒸汽排氣和放水。11.調整風機進口導葉與擋板至如下位置:一次風機進口導葉,5%-10%;二次風機進口導葉,5%-10%;引風機進口導葉,5%-10%;二次風機上部/下部擋板,關閉。12.烘爐期間,應維持汽包正常水位。13.烘爐期間監視進入后煙井的煙氣溫度。14.在烘爐保溫期間應巡回檢查鍋爐和后煙道膨脹。15.烘爐期間記錄所有鍋爐膨脹。16.鍋爐內所有的耐火耐磨材料砌筑完畢,并自然養護3天以上。17.烘爐時水質合格。18.酸洗前,臨時給水系統和供油系統安裝調試完畢;酸洗后給水系統必須安裝調試完畢,并將臨時給水系統改為正式給水系統,確保烘爐酸洗期間安全可靠使用,并保證有足夠數量的燃油和合格水質。19.烘爐期間排污系統有效投用,烘爐過程完成后鍋爐要放水。20.冷渣器進口灰控制閥冷卻水正常投運,冷渣管束應通水,并開排汽閥,冷渣管束外面做好臨時絕熱保溫。
(二)烘爐燃料、設備、控制、儀器等準備
1.烘爐機18套(4套備用)。2.每套烘爐機用油為輕油,爐前壓力為10Kgf/cm2,供油母管管徑不小于2英寸,支管內徑為10mm,供油管線接至烘爐機位置右側0.5-1m處,由烘爐機隨帶軟管接入烘爐機。最大用油量2160Kg/h。3.每臺烘爐機用霧化空氣由供壓縮空氣的管道供給,烘爐機前壓縮空氣壓力應不小于6Kgf/cm2,壓縮空氣支管內徑為10mm,管線接至烘爐機位置右側0.5-1m處,由烘爐機隨帶軟管接入烘爐機。4.所有控制烘爐溫度的熱電偶采用運行表計。5.烘爐連接煙道φ325,材料為不銹鋼,長度及形狀按烘爐機布置圖工地視實際情況定。6.供應所需燃油。7.烘爐機220/380伏電源,每臺烘爐機所需電功率為22.0kw。8.提升烘爐機的升降機/起重機1噸。9.在分離器出口煙道上的排氣孔上應裝煙囪(煙囪高度應以高溫煙氣不直接沖刷鍋爐設備為原則而確定),煙囪內部配調節擋板。10.DCS系統煙溫測量系統校準并具備投運條件。11.系統管路接入。
(三)設備安裝
1.烘爐機就位,烘爐機與連接墻的密封(用硅酸鋁材料)。2.烘爐機及功率為22kw/每臺220/380伏電源就位。3.煙道與烘爐機連接法蘭的螺栓孔徑為φ18,數量為8,中心線直徑為φ610;煙道與鍋爐連接工地視實際情況定。4.油系統及壓縮空氣管道安裝,管道接至烘爐機位置處。5. 控溫熱電偶布置在爐內,測點距離耐火材料表面0.5m。6.分離器進出口隔墻的安裝。7.開烘爐泄水孔。
(四)人員配備
1.烘爐機操作工10人。2.計算機操作2人。3.巡視人員2人。4.供油控制員2人。5.總監:電廠、電建、上鍋共8人。
所有人員12小時輪班一次。
三、烘爐過程
通常耐火材料具有一定的水分。它首先是由表面開始蒸發,蒸發速度將隨耐火材料的水分降低而下降。在初始階段,宜采取低溫和量多的干燥煙氣;干燥速度應加以控制(在該時將達到的最大值的干燥速度),隨著溫度的上升,干燥速度下降。
在后階段,為保持良好的烘爐過程在干燥區域內可保持較高的溫度。
烘爐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烘爐機烘爐帶酸洗;
第二階段:此階段是當鍋爐整機啟動前,利用鍋爐正常運行用主油槍對耐火材料進行進一步烘干過程。在此階段,為保護鍋爐再熱器,汽機應具備投運條件。
(一)第一階段烘爐機啟動順序
1.首先啟動爐膛10只烘爐機(燃燒器孔8只、門孔2只)以最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待爐膛溫度升到50℃后按烘爐曲線升溫,水溫逐步升到80-100℃時保溫至少24小時,隨后繼續升溫,直至水冷壁水溫滿足酸洗溫度的需要后保溫穩燃。2.酸洗后臨時給水系統改為正式給水系統(酸洗后,加裝其它部位的烘爐機和兩隔墻,原用于酸洗用的燃燒器孔處的4臺烘爐機移區,門孔處烘爐機安裝延伸連接管道至回料腿入口處)。3.進入系統烘爐,首先啟動冷渣器2只烘爐機,以最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待冷渣器溫度升到50℃后按烘爐曲線升溫。4.當冷渣器溫度升到50℃時,啟動爐膛內4只烘爐機,以最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5.啟動回料口和回料器共4只烘爐機,以最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6.啟動分離器4只烘爐機,以最小油量投運,穩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爐曲線升溫。
(二)第一階段溫度測量控制
酸洗期間溫度測量控制,以滿足水冷系統酸洗溫度的需要。
正式烘爐期間,根據各處熱電偶返回的溫度與預定烘爐曲線相比較,通過調節各處烘爐機的油量與配風,使各處溫度滿足預定烘爐曲線的要求。對每一區域的溫度取相應各側點的平均值。
(三)第一階段烘爐結果鑒定
采用極限取樣法即在水份最多的部位平衡煙道頂部的開孔處,取保溫澆注料100g,分別裝入兩只密封器皿50g,一只器皿放入實驗室烘箱逐步加熱到145℃,保溫1小時稱量,如含水率小于2.5%,即為烘爐合格。則可按烘爐曲線降溫。另一只器皿放入實驗室烘箱逐步加熱到110℃,保溫24小時稱量,如含水率小于2.5%,即為校核烘爐合格。
四、結束語
經實踐證明采用熱煙氣烘爐機烘爐方法,烘爐過程和烘爐溫度的易于科學的監測控制,最終達到耐火材料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