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社會公眾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提高,這樣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旦審計失敗,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主要在討論審計失敗含義和認定的基礎上,分析審計失敗造成的影響,探討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
[關鍵詞]審計失敗風險影響原因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220-01
一、審計失敗的含義和認定
(一)審計失敗的含義。審計失敗,指注冊會計師由于沒有遵守公認審計準則而形成或提出了錯誤的審計意見。它是審計風險的極端情況。
(二)審計失敗認定。在實踐中通常認為,確認審計失敗有兩個條件:其一是,從審計結果看,出具的審計意見是錯誤的,與被審單位的實際經營狀況不符合;其二是,從審計過程看,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循審計準則,沒有按照準則執業。兩個條件應是因果關系,即因為沒有遵循審計準則,所以才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
二、審計失敗的影響
由于社會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一旦審計失敗不僅直接關系到注冊會計師行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影響審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對社會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對注冊會計師的影響。由于審計報告需要兩個注冊會計師簽字,一旦審計失敗,對于簽字的注冊會計師而言,行政處罰包括警告、暫停執業、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等,有可能承擔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
(二)對事務所本身的消極影響。1.事務所的聲譽。如果審計失敗,可能會嚴重影響事務所的聲譽。畢竟,“聲譽是事務所的命根子”,這種受損的聲譽會對事務所的現實市場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2.業務。會計師事務所都希望自己經營的事務所有科學、持續發展機會,但審計失敗的會導致客戶利益受損,其信譽下滑,其良好的關系無法長久地維持,業務量將不可避免的萎縮。3.生存。一旦發生審計失敗,極可能導致股東、債權人等法律訴訟,對事務所的存在產生直接的威脅。原來的五大之首——安達信因為安然事件倒閉,中天勤因為銀廣夏事件被財政部勒令不予注冊,其教訓可謂深刻。4.人才的流動。一旦事務所出事情,相當多的人才會選擇出走,或被其他競爭對象挖走,人才白白流失。
(三)對社會的消極影響。1.決策失誤。由于審計失敗給社會公眾、企業治理層、管理層提供了錯誤消息,信息供給和擁有越不完全,不確定性的程度和風險就越大,決策失誤也就越多。這里的決策也包括國家的宏觀調控的經濟決策。2.評價失衡。公正的評價依賴于提供的信息數量和質量。由于審計失敗,其提供的業績指標就會失去與管理層履行管理責任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使評價不公正,評價失衡。3.場機制失效。一般認為,在不考慮宏觀環境信息的情況下,企業內部信息披露越充分,信息公開的程度越大,少數人獲取“內幕信息”進行交易的可能性就越小,證券市場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三、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
審計失敗會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社會帶來極大的消極效應。這里必須討論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造成審計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分析
1.被審單位的報表不實。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為了達到上市的要求,以及上市后為了能夠配股、增發新股、兌現管理層的薪酬激勵的諸多目的,還有一些企業想達到逃稅、借款等目的,財務舞弊成了達到目的的捷徑。大量事實證明財務舞弊是審計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這種舞弊表現在報表的不實。
2.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國公司內部治理失效,“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如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國有股東缺位問題,股東大會流于形式,審計師事務所聘任與解聘實際上也是由公司內部管理層來決定。為了生存和發展,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與管理層“合作”,出具符合管理層意志的審計報告,導致審計失敗。
3.違法成本低。現階段對違規的會計師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處理有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實踐里刑事責任處罰的不經常性,行政責任處罰的程度較輕。民事責任的規定很籠統,民事責任不完善,不容易操作。違規成本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注冊會計師的僥幸心理。
4.監管不力。一般認為,審計監管包括行業監管和政府監管。但是實際上,這兩個監管并沒有實在的履行職責。改革和創新行業監管,通過嚴厲的處罰,讓審計人員對其敗壞執業道德行為承擔巨大壓力和風險成本,可以減少欺詐的可能性。
5.社會經濟的復雜性,致使審計風險增大。“網上公司”、“模擬公司”等虛擬實體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審實體的范圍,也增加了相應的審計內容,增加了審計難度,增加了審計失敗的可能性。
(二)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自身原因分析
1.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了解不深。《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明確規定,要了解被審單位及其環境,包括(1)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審計單位的性質;(3)被審計單位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4)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5)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6)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如果不熟悉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和會計信息處理程序,僅限于提供的會計資料,對被審單位的了解不深就意味著審計不到位,審計證據搜集不充分,審計失敗就容易理解了。
2.專業勝任能力不夠。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注冊會計師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拓展到會計、審計、財務、稅務、相關法律及相關知識,以及組織和企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等相關領域;明確了注冊會計師應對復雜性和需求性不斷增長的職業環境所必需的智力技能、技術和應用技能、個人技能、人際和溝通技能、組織和企業管理技能等五類職業技能。很多注冊會計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的原因,缺乏專業勝任能力,容易導致審計失敗。
3.迷信客戶,執業注冊會計師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在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保持職業謹慎是降低審計風險、避免審計失敗的有效途徑,因為只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才可能對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中存在的重大錯報、漏報或虛假陳述等問題給予重點關注。尤其是那些光環很多的客戶,不能夠迷信,保持高度的職業謹慎,能夠幫助注冊會計師敏銳地抓住問題、捕捉錯弊的線索,提高審計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海梅,我國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審計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商業會計,2008(01).
[2]葉金福,審計之痛——從一例審計失敗案說起[J].財務與會計,2008(03).
[3]張美惠,淺議審計失敗與審計質量控制[J].財會通訊,2009(08).
[4]劉潔、朱劼,淺析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的民事責任[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