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素質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重心,已經把職業素質所包含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放在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位置。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肩負著管理和教育好高職大學生的重擔,班主任要想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必須堅持“以職業理念為本”的管理模式,在學生管理中以職業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做到了解學生同時要了解職業相關知識,以職業素質為導向進行學生管理。
[關鍵詞]高職學生管理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171-01
一、引言
高職院校在注重作好課堂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以鞏固、加深、擴展書本知識,加強學生的職業修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目標。要盡量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如競爭能力、獨立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等。
職業學校作為培養職業后備軍的園地,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出發,可根據不同行業、職業的特色,通過學生管理工作的滲透對學生施以正確的職業觀、職業行為影響。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正確處理嚴格管理與學生自我展現的關系。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在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意氣風發的青春時期,正是形成世界觀、個性氣質的黃金階段,因而學校教育管理要為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達到通過教育管理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各方面全面發展,尤其是個性與創造力充分發展的目標,不能因為管理不當而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
另一方面針對高職學生特點,在他們當中又確實存在著一些影響其健康發展的不良習慣,如情緒性較強,理智性較弱;自主性較強,自制力較弱;活動性較強,目的性不明等等。如果忽視了嚴格的管理和訓練,讓其個性盲目地、任意的發展,那就無法形成嚴明的職業態度,也無法保證職業知識的學習及職業能力的培養。
因此,高職院校要將職業態度,職業觀滲透到平時的點滴中;同時又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要以管理為手段,在發展學生個性與創造力的思想指導下實行嚴格的管理,將職業素質的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使學生的管理工作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這才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
(二)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加強制度管理與目標管理。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和行為訓練,改變不良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對那些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更要進行嚴格的規范和長期反復的行為訓練,才能改變多年的積習和軟弱的意志。只有嚴明紀律,才有向上的集體和生氣蓬勃的校園生活。因而,嚴格的制度管理和行為訓練,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最基本環節。但制度管理對學生來說,畢竟是他律,而不是自律;是外在的規范,而不是內在的需求。而管理育人的最終目標是學生內在人格的形成和創造力的發展。因而在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中要正確處理制度管理與自我管理的關系。要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讓學生由管理的對象變為管理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強,愛好活動的特點,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自我管理,通過不斷的強化管理和自覺的自我管理,使學校的管理目標和要求逐步內化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品質。
三、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職業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職業素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職業素質稱專業職業素質,即指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活動必備的素質,包括職業態度、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專業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勝任某一職業,從事職業勞動和職業生活的必備素質,是人賴以生存的核心素質。廣義的職業素質稱為綜合職業素質,與專門職業素質無直接聯系,或者說超越了特定職業范疇的素質。它是從事任何一種職業勞動都應具備的素質,這種素質對勞動者未來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當職業發生轉換,或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綜合職業素質依然有用武之地,并能夠在變化了的職業和環境中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
學生在實現一定的專業理論培養目標的同時,同時應實現一定的職業素質培養目標。一是掌握基本的管理研究方法,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素質;二是能夠與他人合作,激勵他人,共同完成組織任務,具備相應的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素質;三是能運用戰略管理理論和方法,正確認識組織的資源和外部環境,做出正確決策。
突出體現在根據本國、本地經濟發展的特點,充分反映社會對人才職業素質的需求。根據地域特色及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學生管理中,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為企業培養具有一定職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使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引導學生培養未來職業生涯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配置是由社會的需求決定的。因此要幫助學生認清這個基本道理、基本規律,使學生積極主動去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向,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由于每個大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對于職業的選擇和職業生涯的設計也要因人而異。比如,地方院校學生大多數要在本地就業,需要重點把握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趨勢,根據這些趨勢設計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如果自己所學專業社會需求不旺,則應盡早籌劃、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總之,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引導學生培養未來職業生涯中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方面做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目標。與專業老師聯系給學生介紹專業前景、學生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學生應培養的專業素質。二是指導學生制訂學習、培養計劃。通過指導學生了解專業知識體系和未來職業生涯應培養的職業素質,學生確定自己應選擇的方向,明確自己應培養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是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目標。在培養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的變化情況特別是學生職業傾向的變化情況,幫助學生適時的調整目標,引導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建立起未來職業生涯所具備的知識架構,完成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積累和應具備的職業素質養成。
五、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配置是由社會的需求決定的。因此要幫助學生認清這個基本道理、基本規律,學生積極主動去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向,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由于每個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對于職業的選擇和職業生涯的設計也要因人而異。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其即將就業的職業世界,強化其作為工作者的角色意識,激發其發展的愿望,是有效培養職業素質的大前提。
參考文獻:
[1]王蔚,大學生專業學習階段的職業素質教育[J].文教資料,2006,(5).
[2]張光存,談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職大學報,2006,(2).
[3]蔡建設,走向學習型組織的班集體探索[J].教育現代化,2001,15(6).
作者簡介:
李琳琳(1979-),女,山東淄博人,碩士,淄博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講師,主要從事動漫、計算機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