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柳玉鵬
“用2000輛坦克武裝起來的俄羅斯陸軍!”俄羅斯《觀點報》7月2日出現這樣的標題,多少帶著自嘲的成份。據報道,俄國防部消息人士近日透露,經過全面改革后,俄陸軍裝備的主戰坦克數量將減少到目前的10%,約2000輛左右,這意味著俄羅斯將自愿放棄坦克第一大國的地位。
只留兩個坦克旅
目前,俄軍總參謀部已確定未來俄坦克兵最高編制為獨立坦克旅,數量僅為兩個,分別部署在莫斯科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坦克旅下轄3個營,每個營列編30輛坦克,同時每個營部和旅部各有1輛指揮坦克,共計94輛。當然,獨立坦克旅絕非單一兵種部隊,BMP-3機械化步戰車營、迫擊炮連、自行火炮營、火箭炮營、防空導彈營等都被包括在內,其地面快速突擊能力并不比現在的俄軍坦克師弱。至于更多的坦克則分配給隸屬于常備作戰旅的坦克營,每個營擁有30輛坦克。
由于坦克總量只有2000輛上下,俄國防部承諾采購最先進的坦克,實現坦克兵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飛躍。有消息稱,俄陸軍正在普遍換裝的T-90S坦克很可能不是“終極坦克”,目前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和鄂木斯克重工業聯合體正在角逐第四代T-95坦克項目,T-95坦克將具有優異的攻擊和防護性能,同時更適合遠程空運,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具備與西方抗衡的能力。
空有世界第一規模
蘇聯在1937年“二五計劃”完成后,占據了“世界第一坦克大國”的寶座。蘇聯解體時,俄軍坦克有6萬多輛,2005年還有近兩萬輛,遠遠超過美國8400輛的規模。
多年來,俄軍機械化部隊的坦克大縱深突破和空地協同作戰戰術,一直被許多國家奉為經典。二戰期間,數萬蘇聯坦克編成數十個坦克軍,經過著名的“十次突擊”和柏林戰役,最終摧毀了納粹德國。冷戰期間,蘇軍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讓北約非常頭疼,北約決策者承認,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坦克將在兩周內殺到英吉利海峽,北約只有通過戰術核武器才能勉強阻遏。
然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力大衰退,坦克部隊空有世界第一的規模,卻在火力、防護與機動性三大關鍵要素上全面落后于西方。2008年8月俄格戰爭期間,俄第58集團軍的坦克部隊反應速度遠慢于摩托化步兵和陸軍航空兵。更離奇的是,俄坦克兵居然對繳獲自格軍的俄制T-72坦克嘖嘖稱奇,因為炮塔內裝滿以色列生產的先進儀器,他們根本不會操作,最后只好讓俘虜把坦克開回俄羅斯。
反對聲音不少
對于這一裁軍方案,俄羅斯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俄軍事分析家科諾瓦洛夫表示,這一計劃是合理的。俄軍擁有2萬輛坦克,但多數都已失去了戰斗力。與其全軍崩潰,不如集中力量發展精銳?,F代局部沖突中,并不需要像二戰那樣展開大規模的坦克戰。而且,俄軍工基礎依然強大,發生戰爭后還可以恢復坦克生產。
但不少專家提出不同看法,他們認為,俄羅斯擁有廣袤的領土,需要大量的坦克來保衛。俄國防部裝甲車輛總局前局長馬耶夫表示,盡管坦克在未來戰場上不會像以前那樣重要,但目前還無法找到一種能代替它的陸軍力量。俄軍事專家帕維爾·費爾根豪爾則擔心,過度裁撤坦克部隊,很可能重蹈1937年的悲劇,當時蘇聯放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大縱深”坦克作戰理論,將坦克分散到各步兵部隊,結果使紅軍在二戰初期吃了大虧?!?/p>
環球時報200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