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敏
摘要:區域旅游合作已經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很多區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是跨行政區域的,如中部六省、長三角等大區域的打破行政界線的研究,雖然有些已經在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只有先搞好行政區域內的旅游合作才是跨區域合作的基礎。因此,本文針對河南省的旅游業現狀,結合行政區域內合作的問題,具體來探討河南省省內的旅游合作模式,為中部崛起中的中部旅游合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區域旅游合作開發合作優勢
一、合作開發現狀
河南作為旅游大省,具有開展區域旅游合作的天然資源優勢,政府也已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早在“九五”期間就已提出了打造“三點一線”(鄭州、洛陽、開封及三門峽沿黃河旅游線)的戰略,在“十五”期間“三點一線”基本形成。2006年河南省旅游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將“三點一線”,延伸到“一心、兩帶、五區、六板塊”(“一心”即全局性發展核心——鄭州;“兩帶”即以鄭、汴、洛為主的沿黃河旅游發展帶和京廣、京珠沿線旅游發展帶;“五區”即嵩山文化旅游區、南太行山山水生態旅游區、伏牛山休閑度假旅游區、桐柏—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和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六板塊”即豫中、豫西、豫北、豫東、豫南及豫西南六大旅游經濟板塊)的全省范圍的區域旅游合作。
二、合作的優勢分析
1、資源優勢。首先,河南省文化資源博大精深。擁有8000年前的裴里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炎黃文化遺址、安陽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陽古都的漢、魏、隋、唐文化、開封古都的宋文化,以及三門峽的先秦文化、信陽的楚文化、南陽的三國文化,濃縮了中國從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精華。其次,自然資源豐富多彩。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高峽平湖壯麗奇觀,“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中岳嵩山、洛陽龍門山、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和王屋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另外相繼開發出一大批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如焦作的云臺山、青天河、神農潭、安陽的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濟源的五龍口等。再次,景觀地域組合良好。從整體上看,河南旅游資源大致分布在京廣鐵路、隴海鐵路和焦枝鐵路線上及鄰近地區,全省的29處國家級景點、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絕大部分文物古跡都分布其中,尤其是隴海沿線分布更為集中,旅游區的可進入性強,且各具特色,易于進行區域旅游整體規劃和聯合開發。
2、政府的支持與推動。近年來,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游業十分重視。2002年6月,河南省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河旅游線這“三點一線”的決定。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005年10月和2006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分別召開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和伏牛山生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系統解決了長期困擾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思想認識、發展定位、工作措施、目標任務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在河南旅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河南成功舉辦中部旅游交易會暨中部崛起旅游論壇;組團赴俄羅斯及歐洲其他國家開展宣傳促銷活動,促成鄭州—首爾航線的開通,并組團赴韓國宣傳促銷。2006年底,全省旅游部門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通往景區的道路上豎起了1734塊旅游標志牌,引導自駕游,成為宣傳河南旅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3、中部崛起創造契機。促進中部崛起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政府做出的統籌全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中部崛起,旅游先行,旅游業的發展正在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力量。河南作為中原腹地,其良好的區位優勢及旅游資源優勢,為它在中部崛起戰略中成為首當其沖的受益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促進中部六省崛起這個大背景下,2006年3月17日至19日,由國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中部(河南)旅游交易會暨中部崛起旅游論壇”在鄭州召開,此次會議的召開,無疑會為河南區域旅游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4、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河南省地處中原,交通運輸條件優越。全省鐵路通車里程3428公里。省會鄭州位于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匯處,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最大的客貨轉運站。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公路干線有106、107、310等國道。洛陽—鄭州—開封、北京—鄭州—漯河高速公路已建成,許昌—漯河、許昌—平頂山、三門峽—洛陽、開封—商丘也已列入建設計劃。
三、合作開發的戰略構想
針對河南區域旅游合作現狀與存在問題,結合河南省旅游資源特色,以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依托,以廣闊的旅游市場為目標,以中心旅游城市為龍頭,以旅游產品為紐帶,整合河南省旅游資源,以“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核心—邊緣”理論等理論為基礎,圍繞“十一五”河南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一心、兩帶、五區、六板塊”的規劃要點,筆者提出了河南區域旅游合作開發的“點—軸—圈協同推進”戰略構想。
1、“鄭、汴、洛”核心輻射。擁有3500年歷史的商代古都鄭州,以及它東邊的七朝古都開封,西邊的九朝古都洛陽,歷史上均極盡繁華和榮耀,成為中華文明在一定時期的象征。此三點位于我國東西部旅游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旅游重點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在河南旅游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連接歷史,又連接未來;既牽動龍頭,又輻射中原;既促進旅游,又帶動全省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并且已有的“三點一線”的旅游合作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2、水陸兩帶連結四方。沿黃河旅游發展帶自西向東連接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濮陽六個河南省重點旅游開發城市,而京廣、京珠沿線旅游發展帶則自北向南貫穿了安陽、鶴壁、新鄉、焦作、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九個旅游開發城市,兩條旅游發展帶通過水陸兩路連通了河南省全省范圍內大部分的旅游開發城市,使河南的旅游城市有機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連接貫通的旅游網絡。
3、中原城市群眾星閃耀。中原城市群由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九個城市組成,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大鄭州都市圈;第二層次以大鄭州都市圈為中心,以洛陽、濟源、焦作、新鄉、開封、許昌、平頂山、漯河等八個中心城市為結點,構成中原城市群緊密聯系圈;第三層次為外圍帶。九個城市以鄭州為中心,從鄭州到任何一個城市的時間都在1個半小時之內,并以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新鄭許漯產業軸線兩條經濟帶在鄭州交匯形成大“十”字架型的經濟架構。
作者簡介:趙利敏 ,(1981- ),河南永城人,助教、學士學位,現在河南永城職業學院主攻旅游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