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要:通過多年的發展,外部環境持續優化,各種金融機構積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國銀監會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本文對關于商業銀行如何更好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談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業務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都具有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來,根據國內外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中國人民銀行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一方面適時調增信貸總量,另一方面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把總量調增與結構優化結合起來,引導信貸資源向中小企業等中點領域傾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維護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銀行要轉變貸款思路,明確市場定位
銀行歷來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以往,銀行把錢貸出去后,只要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馬上就催款,實際上,這得分情況對待,對于那些階段性困難的企業,銀行不僅不能催款,甚至還要繼續把錢貸給他們。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核心即是對拓展業務和防范信貸風險之間矛盾的調和,成功抑或失敗,關鍵在于為與不為。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條件,揚長避短,以勤補拙,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也為中小企業營造了一個較寬松的融資環境。“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是市場經濟的普遍現象,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地位上的不平等,結局必然是一方利益的取得和另一方利益的犧牲。只有平等往來,才能互惠互利,這同樣適用于銀企關系。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也就意味著解決了中小金融機構的問題。當然,定位于中小企業并不等于否定大企業、大項目,但從長遠發展的眼光看,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應逐漸向中小企業過渡。商業銀行要真正實現觀念上的突破,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要實行一視同仁,徹底走出以企業規模和性質作為支持與否“根據”的誤區,不再以“企業大小”作為區分信用程度的標準,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理念,創造中小企業良性發展的金融環境。
二、建立科學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估體系
針對中小企業,銀行要制定特定的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包括特定中小企業評級模型,就象量體裁衣,大型企業的尺碼肯定不適合小企業,而銀行要做到為企業量體裁衣,就要了解中小企業的特性,不要過分強調財務指標,而這些都需要信貸政策的強有力支持,需要配套的中小企業的信貸政策。同時對中小企業,要突破傳統的評級授信、抵押擔保等信貸準入條件限制,構建符合其特點的新型融資關系。
由于受制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要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切合實際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制定,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和償債能力,為貸款發放提供操作依據。如在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需求時,必須按照科學的評估方法,如對中小企業的財務評價中以企業的現金流量為貸款審查的首要指標,以現金流量大小作為貸款量大小的依據;在非財務指標上關注管理人員的個人品行和從業經驗等軟信息:在解決企業貿易融資需求時,可設計貿易融資的專用評級體系,光大銀行在這方面有創新,該“打分卡”是專門針對貿易融資一般風險類產品進行債項評級的模型。貿易融資債項評級是對該行一般貸款評級體系的補充和優化。該打分卡的模型就是依據個產品的具體特性進行分析,如進口類客戶需考察其貿易背景、進口雙方履約能力、申請人銷售能力、進口商品所處行業狀況,國際市場供求狀況,價格波動等情況,而保函類客戶則需了解申請人財務指標中的現金流量、合同的付款資金安排、抵質押品的變現能力和申請人違約情況等。只有通過對中小企業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評估,才能既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又從源頭上控制業務風險。
三、簡化中小企業信貸流程
大企業采用的信貸操作流程不適合小企業特點。缺乏有針對性的產品。用同大企業一樣的產品很難滿足小企業“短、平、快”式的融資需求。小企業融資需求的特點就是額度小、要求急、周轉快,相對于大企業的“批發”業務,小企業量大面廣,這些“零售”業務特點決定了銀行發展小企業金融業務的經營中心必須下移,只有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才能了解真實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應,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審批流程向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基于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短、急、頻、快”的特點,總行需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中心);各總行可視情況下放審批權,對小企業貸款審批管理的合理授權機制,分區域試點,有步驟地推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分行需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專門拓展中小企業的存貸款業務;公開信貸政策、簡化業務程序,對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營實行單獨授信,在額度內優先辦理。只有將中小企業的審批體制與與大企業的審批體制分離開,才能簡化中小企業信貸流程,以最快的速度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
在銀行的當前考核問題中,問責問題是個關鍵,現有的考核機制并不合理。一個業務經理創收30萬元,沒有風險;另一個則收入70萬元,但是損失了20萬元。“誰的業績好?誰應該獎勵?更該用誰?”現有的機制可能偏向于前者。應該實行盡職免責的制度,畢竟銀行的壞賬有些并不是銀行能避免的。應建議監管部門要對中小企業銀行融資設置一個合理的壞賬容忍度,在這容忍度中如果客戶經理盡職了,就可以免于問責,同時應該推出有效的中小企業信貸營銷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銀行客戶經理提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夏勵嘉,中小企業分類與融資難探析[J]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9,(05) .
[2] 向琳,論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支撐[J]現代商貿工業, 20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