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榮霞 吳俊軒
摘 要: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國家的基礎建設刻不容緩。為追求更高的執政能力,需要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解決、緩和。文章就黨政建設中關于貧富差距控制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分析了貧富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貧富差距控制的對策。
Abstract: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 sole ruling party, to strengthen self-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s urgent infrastructure. In pursuit of higher ability, the need for social development for all our problems solved, easing. The article on building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control on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issue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ntrol measures.
關鍵詞:黨政建設 貧富差距控制 社會穩定
Key words:Government build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ntrol, social stability
【中圖分類號】F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041-01
中國對于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學者引用當年梁啟超在“五四”時期的提法,認為目前中國正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推翻帝制和新中國的成立,可以說是政治上的“千年未有之變局”,而“五四運動”,可以說是文化上的“千年未有之變局”,我們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是經濟上的“千年未有之變局”。對于這個大轉變時期,經濟學的概括是從計劃經濟或再分配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學的概括是從鄉村的農耕的社會向城市的工業的社會轉型,總的來說,就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對于中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所處的階段特征,又有了新的提法,即我們面臨著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國家的基礎建設刻不容緩。本文就黨政建設中關于貧富差距控制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一、貧富差距的原因分析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來帶動大家“共同富?!?。前者達到了,后者卻一直沒有起色,甚至在倒退。分析其原因可發現:
1、非法致富現象較為嚴重
大多數先富起來的個人和地區,是在法律和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依靠個人努力實現了個人財富的增長。但是有一些社會成員利用非法手段,在不進行任何競爭與生產要素投入的情況下直接攫取財富,形成收人,占有財富的不平等。
2、先富幫后富實效不顯
首先大多數先富起來的個人和地區對落后地區和個人在經濟上的直接扶植力度和范圍明顯不夠。其次東部一些較發達的地區與西部落后地區在橫向聯合,技術轉讓科技扶貧,資金融通等間接方面的扶植力度不足。
3、居民的收人差距較為懸殊
從農村居民的收人差距看,據1997年統計局對67680戶農戶調查,人均收人100以下的占總調查戶的18%。從城鎮居民的收人差距看,據國家統計局對3.5萬戶城鎮居民的調查,其中10%最低收人戶與最高收人戶的收人差距,1981年為2倍,1986年為3倍,1997年為4.2倍。從城鄉差距來看,城鎮居民收人和農民的收入差距在比率和絕對額方面明顯擴大了。從地區收人差距看,隨著經濟的發展,東中西三大地區的城鄉居民收人差距越來越大。
人類自從出現了利益分化和階級分化以來,就有了政府管理的問題。從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向看,政府正在向服務型模式轉化,管理與服務的主旨更多的指向公共利益。中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格局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直接影響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s小貧富差距,控制兩極分化,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二、貧富差距控制對策
當前貧富差距過大、弱勢群體增多、權利保障缺失及改革的得與失等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政府應著重加強協調、平衡重大利益關系,改善社會價值再分配格局,扶助社會弱勢群體,保持社會公平的制度設計與安排。
1、強化公平供給職能,建立公平與效率協調機制
市場經濟體制提高了效率, 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貧富差距。因此,政府不僅要關注效率,更應關注公平,由利益傾斜向利益兼顧轉變, 由利益增進向利益調整和利益增進并重轉變。這就需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進行新的、合理的協調。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必須建立與完善社會公平機制,建立公平與效率評估預警體系。
2、強化利益調節職能,提高再分配能力
稅收作為籌集公共財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和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不僅能穩定國家經濟基礎,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也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公平與公正。對高收人者實行必要限制,防止兩極分化。積極運用稅收杠桿,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管理,盡快開征遺產稅、贈與稅與利息稅用以調節高收人。加大整頓憑借行業壟斷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的個人額外不合理收人如電信、鐵路、航空、金融、保險等行業。
3、強化公共服務職能
建立就業促進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就業是民生之本。 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必須把促進就業放在首位,建立就業促進機制。 設立公共服務機構,建立專門的勞動力市場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吸納失業人員的企業進行政策傾斜。開發公共項目,創造就業崗位,開拓就業空間。
4、強化扶農促農職能, 建立農民持續增收機制
切實保護農民利益,防止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建立農民增收的穩定機制。通過提高農產品的保護價,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經營來增加農民收人。要重視對農民利益的保護,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進一步推進農村“費改稅”改革,切實制止農村各種亂收費現象。應全面調整勞動力流動及戶籍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小城鎮戰略,實現農村工業化與城鎮化同步發展。最后,取締各種非法收人,加大反腐力度,消除財富占有的不平等。
參考文獻:
[1] 劉嵐波.論鄧小平“先富”思想內涵與當前我國貧富差距控制[J].蘭州學刊,2003(1)
[2] 孫增武,魏海青.論提高政府對對貧富差距的控制力[J].經濟與管理,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