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摘 要:20世紀8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政府財政萎縮,使行政機關的可用資源日趨拮據,公共部門進行了不同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試圖建立一個企業型政府。現在又適逢全球經濟危機,對企業型政府的重視將會進一步提出。本文通過介紹企業型政府,為什么要打造企業型政府,如何建設企業型政府,對企業型政府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
Abstract:At the 20th century 80's,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shrinking government, and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of the increasing constraints of available resources, public sector reform of a different core philosophy is to try to establish a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Now coincides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government-to-busines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corporate-type government, why should we creat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how to build enterprise-oriented government, on th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to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關鍵詞:企業型政府 社會治理
Key words: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social governance
【中圖分類號】D6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085-01
企業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公職人員組成的政府部門,員工門運用各種創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體制恢復活力,使績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的運作。
一、現代政府的弊端
1、政府角色仍較膨脹。經過幾次改革,應當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已經形成,但受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觀點的影響以及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的職能仍較膨脹,政府角色仍較膨脹。在現實中存在較多的“越位”、“錯位”現象,該管的事情沒人管,不該管的事仍在干預,政府部門仍在做許多自己干不了也管不了的事情,社會問題仍層出不窮。這些問題使人們必須重新思考并調整政府的角色問題。
2、政府組織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對其成員擁有強制力且有權征收義務稅的組織。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是名符其實的自然性壟斷者。由于缺乏競爭,政府管理部門以及管理者缺乏競爭的壓力;政府管理亦缺乏企業管理創新的理念,沒有降低成本的動力,也沒有較好的激勵機制。這樣,導致經營的低效率。
3、政府執行的低效率。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不僅取決于政府設計,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政策的執行。但是,在實際中,由于種種原因的存在導致公共政策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而導致政府的低效率。如我縣存在的部門工作不到位,主要也是執行不到位。且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政策有誤,但政府部門因過去計劃投入的資源,而不愿終止原有計劃。“死要面子活受罪”。
4、政府機構的內部性問題。如由于政府機構缺乏利潤作為評判的標準,政府將預算規模作為其主要的目標,盲目擴大機構規模,追求工作人員數量的擴張,人越裁越多。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政府機構運作的成本大大提高。
5、國際和國內競爭的壓力。國際經濟競爭的壓力迫使政府不僅必須和其它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協調,而且國內經濟競爭的壓力,特別是我縣周邊地區的競爭壓力,迫使我縣各工作部門必須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以更強的能力應付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同時,政府還必須提出前瞻性經濟和社會政策,以面對市場的競爭。
由以上幾點來看,政府必須加快機制和體制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的需要。
二、怎么建設企業型政府
1、創造新任務。多元價值的民主社會中,人民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且相互矛盾沖突的,因此,行政人員應該主動體察民情,發掘民眾的需求,運用適應的行政裁量權,創造機關的時代任務,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2、主動發掘機會。具備創新精神的行政人員,對環境的變化,人民的好惡保持高度的警覺心,能夠及時掌握公共服務市場的機會,預防危機的發生。公共管理者就像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家,有著敏感的市場洞察力,能夠及時引導市場消費,開創具競爭力的服務或產品。
3、勇于承擔風險。創新的活動必然伴隨風險。勇于承擔風險的公共管理者,擁有更寬闊的創新空間。雖然創新的想法或作法可能會帶來短期的風險損失,但都是公共管理者長期發展的根本所在。
4、行政首長的支持。任何組織的變革都需要機關首長的配合。行政的創新更需要行政首長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攸關行政首長政績的創新計劃,行政人員必須以耐心和毅力,剖析利害得失,使計劃得以貫徹執行。
5、建立外部聯盟,組織內部團隊。企業型政府的創新改革活動若無機關外部和內部的密切配合,則難以成功,對外必須尋求相關部門和機構團體的協作、締結作用。
6、擅用輿論壓力。在現代民主社會中,輿論和傳播媒體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成功的企業型政府官僚應善于運用這一力量,創造有利的輿論氣氛,以協助政府改革計劃的推行。
7、具有說服力的領導風格。企業型政府的領導者往往具有獨特的個人領導魅力,能夠向民眾說明其施政的遠景,進而取得民眾的支持和信任;能夠說服和引導所屬成員拋棄個人成見,使之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8、政府組織文化的塑造。企業型政府的再造工程必須以創新取向的組織文化為根基,通過組織文化的相互影響,使改革計劃得以延續和貫徹,使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得以確立。
政府再造——打造企業型政府,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發展表明,大政府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權力適當,組織結構較大,人員精簡,預算規模較小,職能精簡,更加負責任,具有回應力,更加民主、高效、守法廉潔、公正的政府即將誕生!
參考文獻:
[1] 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 吳錦良.政府改革與第三部門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 何增科.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 薩瓦斯.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伙伴關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