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蘭 蔡 瑜
摘 要:本文運用實證研究方法,檢驗ST公司是否在被ST的當年和摘帽當年是否利用資產減值準備大額調整利潤以盈余管理的目的以及市場的反應,實證結果表明兩個假設都沒有得到證實,可能的原因包括所選樣本數量較少、關鍵控制變量缺失。
Abstract: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empirical study method, examines ST Corporation whether in by the ST same year and put off hat whether in the past using the property depreciation preparation large quantity adjustment profit by the earnings management's goal as well as the market response, the real diagnosis result indicated two suppositions both have not obtained the confirmation, the possible reason to include chooses the sample quantity to be few, the key control variable flaw.
關鍵詞:ST公司 資產減值 盈余管理
Key words:ST company asset depreci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劉勤蘭(1983—),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5-0091-02
一、理論回顧與假設提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公司資產減值計提與轉回與盈余管理的相關性,計提資產減值會減少期末的利潤總額,而轉回資產減值正好相反(李增泉,2001)。[7]根據以上論述,我們可以提出假設1:
假設1:如果上市公司在當期虧損而在下一期被特別處理,那么預期ST公司在下一期將會加大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并且市場對上述行為作出負面反應。
假設2:如果ST公司公司在當期扭虧為盈被摘帽,那么預期ST公司在前一期會加大轉回資產減值準備,預期市場對上述行為會作出負面反應。
二、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定2004-2006年間所有ST公司為樣本,剔除在此期間下市的ST公司,最終選定樣本為24個年度公司樣本,根據研究需要均分為被特別處理的前一年,被特別處理當年,摘帽的前一年和摘帽的當年。根據上市公司分類代碼,本文還選定了與ST樣本公司同行業、資產規模相近的34個控制樣本公司,以便與ST公司進行比較。本文中樣本公司、控制樣本公司的財務數據、公司治理數據來自中國證監會網站、巨潮資訊網和新浪財經網,樣本公司、控制樣本公司的股票異常收益率數據來自大智慧交易軟件。
三、實證檢驗
(一)假設1檢驗結果
1.描述性統計
表3–1 變量描述性統計

注:為避免小數位,資產以億元計位。
2.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表3–2 顯著性檢驗結果

表3–3 市場反應檢驗結果

注:表3–2 括號內的是為回歸系數t統計量,﹡,﹡﹡,﹡﹡﹡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注:表3–3 括號內的是為回歸系數t統計量,﹡,﹡﹡,﹡﹡﹡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解釋變量可操控應計利潤、可操控應計利潤與ST交互項的參數估計值不僅不顯著而且與預期符號相反,控制變量中只有審計質量變量顯著真相關而且與預測符號相反,比較奇怪的是整個模型的R2達到0.274、F達到4.335、P值為0.001,說明整個模型有較強的預測價值。
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解釋變量可操控應計利潤負相關但不顯著,模型的R2、F值、P值為0.101、0.713、0.642,說明整個模型預測價值較弱。
(二)假設2檢驗結果
1.描述性統計
表3–4 變量描述性統計

注:為避免小數位,資產以億元計位。
2.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表3–5 顯著性檢驗結果

注:括號內的是為回歸系數t統計量,﹡,﹡﹡,﹡﹡﹡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解釋變量可操控應計利潤負相關但不顯著,整個模型的R2、F值、P值為0.549、1.419、0.327,說明整個模型預測價值較弱。
表3–6 市場反應檢驗結果

注:括號內的是為回歸系數t統計量,﹡,﹡﹡,﹡﹡﹡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解釋變量可操控應計利潤、可操控應計利潤與ST交互項的參數估計值與預期符號相反,可操控應計利潤顯著正相關,可操控應計利潤與ST交互項非顯著正相關,控制變量都不顯著且與預期符號相反,整個模型的R2、F值、P值為0.191、0.236、0.949,說明整個模型預測價值較弱。
四、主要研究結論與局限性
(一)主要研究結論
假設1實證結果表明雖然ST公司和控制樣本并沒有加大計提減值準備而且市場也沒有做出負面反應。
假設2實證結果表明ST公司加大轉回資產減值準備但小于控制樣本(雖然不顯著),市場對全體樣本總體上做出了正面反應且ST公司與樣本公司沒有現出差別。
總體上,兩個假設都沒有得到證實。
(二)研究局限性
由于本科階段的學識范圍所限,研究的結果不具有廣泛的說明性,并且,本文所有上市公司均為滬市上市公司,因此選取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由于我過證券市場發展尚不完善,不少ST公司數據不夠健全,從F值可以看出,模型是具有顯著性的,但相對而言,變量與控制變量的顯著性較弱,存在明顯不足。另外,在控制變量的選取方面,缺少部分具有說明力的控制變量,由市場反應的檢驗結果看出,本文所選取的控制變量的控制力不夠,使模型的F值偏低。
參考文獻:
[1] 趙春光.資產減值與盈余管理——論《資產減值》準則的政策涵義[J].《會計研究》.2006,(3):11–17.
[2] 孟焰,袁淳.虧損上市公司會計盈余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05,(5):32–46.
[3]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EB/OL]
http://www.cninfo.com.cn/flfg/flfg.html,2008年4月25日.
[4] 袁淳. 會計盈余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209–213.
[5] 陸建橋.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23–58,81–120.
[6] 陳紅,徐融.論ST公司的財務關注域及分析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 2005,(12):47–52.
[7] 李增泉.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政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1,(1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