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剛
中圖分類號:TN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013-01
電視系統由攝、錄、編、播四大模塊組成,傳統的制作方式是將攝、錄、編、播分塊進行的,連接這四個模塊的介質是錄像帶,制作人員用磁帶錄像機,將攝錄好的節目拿到編輯室,再通過線性編輯機挑選所需的畫面和聲音進行編輯,最后將錄有編輯好的節目磁帶送到播出室進行播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技術領域掀起了一場數字化的技術革命,它克服了傳統編輯方式的缺點,以其高效率、易操作、效果好、靈活多變等特點把制作人員從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并給制作者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創作空間,給電視節目制作帶來了重大變革。非線性編輯系統是使用數字存儲媒體對數字視音頻進行編輯的后期制作系統,它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覆蓋了電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主要領域,它很好的將數字化、多媒體、交互性和網絡化帶進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不但能完成傳統線性編輯機的大部分工作,還集成了電視臺后期機房中多種傳統設備的功能,在電視節目制作、管理和播放等方面,以其優越的一體化性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一、一體化制作對設備的要求
要實現一體化制作,硬件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這里錄像機是首先需要解決的設備,錄像機的記錄格式從信號處理方式來分,可非為模擬和數字兩大類。當前電視廣播系統正朝著數字電視方向發展,要想提高電視信號的質量,實現一體化制作,就必須進行電視設備的更新換代。非線性編輯系統是一種數字化電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的產物,它是由計算機加視音頻處理卡再配以非線性編輯軟件組成[1]。基于這種特點,它的出現打破了電視編輯領域被磁帶錄像機所壟斷的局面。而非線性編輯系統可替代傳統的切換臺、編輯機、特技機、字幕機、調音臺等設備。簡單的說,一臺數字攝像機、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攝、錄、編、播的全部過程。
為了實現新聞制作和播出系統之間的數據 交換和共享,首先考慮的是直接數據訪問模式。用網絡平臺直接傳輸數據,快速簡便。然而這樣做卻對播出系統的安全存在很大隱患。于是不少電視臺都采用另外一種數據遷移訪問模式[2]。新聞的制作系統和播出系統是兩個不同的網絡平臺,之間不可以直接進行數據交換,他們之間的交流要借助雙網卡網管服務器,將各自獨立的子系統從物理層面上進行隔離,從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對網絡架構和網絡管理要求:1.網絡架構要采用IP-SAN網(Iscst)單網結構。網絡必須要穩定可靠。為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系統要采用24口的企業級千兆交換機。2.在網絡設計上要充分考濾網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二、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進行一體化制作的方法
新聞節目在電視節目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提高制作速度,在一定的播出時間里增加節目的信息量是對新聞節目制作的新要求,而非線性編輯系統這正是適應這一新要求的新技術。我們在新聞制作過程中選用的非線性編輯系統首先將記者所拍攝的鏡頭上傳到素材庫,然后將素材窗口上的素材拖拽的視頻和音頻軌上。若要用線性編輯機編輯新聞,通常情況下都是首先編輯畫面,然后往編輯好畫面的磁帶上插入聲音,這樣一來其實是進行了兩次編輯工作,不僅增加了編輯時間,使編輯工作變得繁冗,而且也無法靈活的對所采進行前后順序的調整,靈活性差。而非線性編輯系統就很好地克服了這一缺點,利用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對節目進行編輯不但可以自由的調整好已編輯內容的順序,還可以同時編輯視頻和音頻,調整新聞配音與同期聲的關系,完成某些簡單的特技效果,靈活多變,整體性強。
三、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完成攝、錄、編、播的一體化
傳統的攝、錄、編、播是分塊進行的,連接各模塊的中介是磁帶。而當前各電視臺所時候的非線性編輯只起到了代替錄、編兩個模塊的功能。實際上,運用非線性編輯系統之后,盤基代替帶機后,完全可以實現,連接媒體有網絡實現。也就是說,記者用硬盤攝像機把拍攝好的視頻素材通過網絡傳送給編輯,編輯再把加工好的節目通過網絡送到播出機房。從而真正實現攝、錄、編、播的一體化。這時機房設備就變的非常簡單。節目可直接從數字攝錄機向編輯系統告訴上載,完成后期編輯之后又可直接播出,既節省了時間,又減少了節目在一次又一次的編輯生成中所造成的信號損失。非線性編輯有利于反復編輯和修改,發現錯誤可以恢復到若干個操作步驟之前。在任意編輯點插入一段素材,入點以后的素材可被向后推;刪除一段素材,出點以后的素材可向前補。整段內容的插入、移動都非常方便,這樣編輯效率大大提高。在非線性編輯中,由于聲音信號在此也成為數據,因此也可以在同一工作平臺中進行聲音方面的后期制作,能完成許多傳統錄音機無法勝任的特殊處理,如聲音可不變音調改變音長(即聲音頻率不變,延長或縮短時間節奏),利用聲音波形進行編輯等。另外,圖像與聲音的同步對位也很準確方便,有利于對畫面和聲音特別需要同步的影視節目的后期編輯。
四、一體化網絡的優勢特點
與傳統的模擬線性編輯方式相比,借助非線性編輯系統實現電視節目的一體化制作有以下幾個優點:1.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的運營成本;2.制作、播出、存儲之間又相對獨立,各環節之間能進行數據交換,但又不能互相干擾。在確保制播一體化的同時,又保證了各自網絡系統內部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3.改進了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的流程化模式。從錄制到播出,實現無帶化,一體化,有效地規范了電視節目的整體管理;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傳輸不同碼率的視音頻數據,降低了整個網絡的造價,提高了系統的吞吐量[3];5.提高了網絡系統的內部和外部擴展能力,為實現全數字化、網絡化以及資源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結論
目前電視行業正在經歷一次重大的歷史性轉變,借助非線性編輯系統實現電視節目的一體化制作已成為電視行業的發展趨勢。而攝、錄、編、播一體化的電視節目制作模式也要經歷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伴隨著非線性編輯軟件的進一步開發,和數字攝像機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借助非線性編輯系統實現電視節目的一體化制作將徹底改變電視臺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極大地增加了經濟效益,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及新聞時效性代表了一個電視臺的水平,非線性編輯系統可以提供一個理想的采、編、審環境,在一個網絡視頻服務器中共享數字化的節目素材,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提高了編輯、記者的工作效率。隨著ATM等網絡技術的發展,開放的非線性編輯系統網絡功能會逐漸增強,從而為整個電視節目制作走向網絡化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晉林,電視節目制作技藝[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2]章濤,小型新聞無卡非編網絡系統構建[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6,(3):93-95.
[3]張春芳、劉崇健,數字廣播與電視技術及傳輸系統[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