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娟
[摘要]針對當今中國的“漢字書寫現狀”和當前中小學“寫字意識淡化,教學落實不夠”的寫字教育現狀,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根據,提出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寫字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寫字教育學生審美情趣措施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182-01
一、引言
有資料反映:早些時候,上海進行的“漢字書寫現狀”調查顯示,年輕人寫鋼筆字不規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對北京一所規模較大的重點小學調查,有41%的學生書寫不能達到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在書寫訓練中,他們能欣賞美,體驗美,他們就有興趣去追求美,創作美。“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1]書法作為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地位如此重要,如何加強和改進我們的寫字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呢?筆者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同時結合教學實際,在寫字教學中時刻貫徹審美性原則,對學生理解中國書法,體驗書法的神韻,提高學習熱情都有一定的幫助。
二、理論根據
《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寫字教學提出了不同的階段目標:第一學段“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的基本知識,能把硬筆字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優美”;第二學段“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第三學段“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書法的美是無限的,并且其美是因為有深度。書法擁有的美可獨樹一幟,確切地說是構成字形的線條給人以無窮的魅力。韓盼山教授在《書法藝術教育》一書中說:“書法藝術教育重點在教育,書法藝術本身則只是一種媒介或手段,意在通過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審美享受,提高審美境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2]
三、教學改革
“萬事開頭難”,起步是關鍵。教師在帶領學生入門時應注重學生的感性積累,利用多種渠道使學生體驗書法的美感。
(1)深入生活體驗美。讓學生到生活中去獵取書寫啟示和營養,是培養審美理念和學習興趣的關鍵,學生可以在欣賞中身心愉悅,感官得到陶冶。
(2)創設情境體驗美。教師可通過對教室環境進行合理的布置讓學生體驗美,學生受到寫字氛圍的熏陶和心境上的凈化,很容易激發自覺練字的積極性。
漢字是美的,被喻為”紙上的音樂舞蹈”。寫字教學過程即是美育的過程,通過老師的分析講授,使學生感知到文字的形體美、意象美、點線美、結構美、空間美,從而由衷地產生學習的愿望。
(1)點畫的線條美。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是線的濃縮,線是點的延伸,點畫為什么能給人美感?老師可引導學生借助聯想和想象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根源,如水平線使人感到廣闊和平靜,垂直線使人感到上騰和挺拔,點畫是這種原始線條析美化和運用,書法家通過線條的節奏美和線條之間的呼應表達一種美的情感。
(2)結構的造型美。在理解點畫美的基礎上,老師可制造多個筆畫的模型引導學生按照整齊一律,對稱均衡,對比和諧,多種統一等形式美法則組合成各種字,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會到了漢字結構的造型美。如教學“跨”字時,先提示學生看一看字形,從中能看出什么。學生看到,跨字右上的“大”字的一撇一捺就象人的兩只腳,腳步跨得很開,跨過下面“虧”字中“二”這條水溝,水溝邊上有塊草地,上面長滿小草和草藤;足字旁就象是另一個人在旁邊很緊張地看著,手腳在不知不覺地比畫著,學著做跨溝的動作。
(3)章法的整體美。書法的欣賞同繪畫欣賞一樣,往往首先注意的是整體效果,因此,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必須是多樣統一的整體。它要求書寫的筆墨與紙張的幅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符合構圖形式美的法則。教師可給學生觀察兩篇書法作品,同樣的內容,一篇講究整體美,一篇章法凌亂,學生在對比中初步形成了整體美的概念。
(4)全幅的風格美。風格就是人,即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式和筆調曲折方面完全見出的他人格的一些特點。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中國古代出現過的許多偉大書法家的事跡及他們的作品,如唐代書法革新家顏真卿威武不屈,顏體的豁達、大度、雍容、大方、渾厚有力,正是顏真卿堂堂正正之人品的生動寫照。學生在審美的同時,充分感受到了漢字書寫背后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增強了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理解。
書法是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練習書法實際上是習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練習探求美,用心領悟美,用手創造美的過程。
(1)做好表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學生模仿能力強,所以要求老師本身要有一手漂亮的字,平時的課堂板書,批改作業,都應該注意書寫的姿勢、握筆姿勢,安排好字的結構,注意字的筆順,展示給學生的應該是一個個端端正正的漢字。
(2)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激勵。競賽不但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集體意識。
可以通過以下活動組織競賽:
(1)作業星級制度:每次作業面批時,我都讓學生把寫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并給出相應紅星。
(2)小組競賽制度:每節寫字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寫字比賽(包括寫字的姿勢),獲勝的小組得一顆紅五星。
(3)個人競賽制度:每個單元都進行一次寫字比賽,前三名的同學在特色專欄里展出,獲得進步獎的學生得到一朵小紅花。
(4)定期辦作業展覽:定期舉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和報刊雜志上的優秀書法作品放進學習園地。
這些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評價能力,讓寫字的學生有了成就感,也讓學生主動反思自己寫的字,發現自己字的個性,對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寫字經驗相互聯系,學會用寫字的方式美化身邊的生活環境,書寫自己的真情。
書法被譽為“有情的圖畫,無聲的音樂”,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書法的美育有時并不直接,它靠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從而形成正當的、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感悟。
參考文獻:
[1]沈尹默,《書法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11(2):33.
[2]韓盼山,《書法藝術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