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新疆昌吉市修建的馬良駿紀念館主體建筑完工,這也讓國人有了更多了解馬良駿的機會。馬良駿(1867—1957)是我國20世紀中葉著名的大阿訇,一代伊斯蘭經學大師。
馬良駿自幼聰慧好學,在家庭環境和故鄉濃郁的學術氛圍下,很早就開始攻讀伊斯蘭教典籍,成年后游學四方,宣傳和平、民主、愛國的進步思想,為促進新疆各族人民的和睦友好做了許多有益的事。1944年10月,德高望重的馬良駿大阿訇成為新疆宣撫委員。之后,張治中擔任西北行轅主任兼新疆省主席,與馬良駿結下深厚友誼,共同為維護新疆的穩定和平而做出努力。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的關鍵時刻,馬良駿不顧個人安危,三次親赴國民黨騎五軍軍營,規勸國民黨將領馬呈祥順應歷史。一向對馬良駿尊敬備至的馬呈祥三思之后交出兵權,從南疆出國,新疆和平解放順利完成。
新中國成立后,馬良駿大阿訇先后任新疆省人民政府顧問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等職。抗美援朝開始后,他組織新疆宗教界進行聲援,聲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積極帶頭并號召教民捐款捐物支援前線,動員全疆回族人民捐獻“伊斯蘭”號飛機,并寫信給前線的志愿軍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抗擊侵略者,保衛新中國。
馬良駿大阿訇一生著述頗豐,其中《考證回教歷史》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他的作品始終貫穿著反對分裂與動亂,渴望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及各宗教和睦相處的思想,為后人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遺產。1957年7月,馬良駿長眠于昌吉市二六工拱北。▲(張偉)
環球時報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