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傅 淶 本報記者 李 虹
一所高校開設多種外語課程,是培養和滿足社會日益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環節,但培養具有扎實的外語基本功、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工作能力的優秀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教育界人士稱,高校培養人才在注重“量”的同時,更要注重“質”的發展。
圣彼得堡大學開設50門外語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又稱列寧格勒大學,是以文化和自然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俄最早建立的大學之一,世界排名第28位,堪稱俄教育精華所在。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和總理普京都畢業于該校法律系。
在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20個專業系中,語言系歷史最悠久、人數最多,也是俄規模最大的外國人語言教育中心。語言系和東方學系開設的課程中,包括俄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匈牙利語、瑞典語、阿拉伯語、漢語、蒙古語、突厥語、日語和韓語等近50種外語。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在介紹中說,學校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學科齊全的優勢,實行主輔修、外語加專業方向等多種模式培養優秀人才。開設各種語言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來掌握和了解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等方面,擴大知識面,提高理解能力。
俄羅斯普希金俄語學院教師奧莉加對記者說,當前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大學不開設外語課程、不對外國文化進行研究的。圣彼得堡大學開設這么多外語課程,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環節,突出一個高校的全面綜合性。語言是文化載體,學生通過學習該國的語言才能對這個國家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法律、社會和風土人情等有一定了解。奧莉加認為,多掌握一門外語相當于多打開一扇內外交流的窗戶,也多一樣技能、多一條人生道路。現在語言加非外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緊缺,是職場搶手貨,比如現在俄中關系良好,不少俄羅斯學生選修漢語,畢業找工作時,如能熟練掌握中文,哪怕只懂一些中文,在某些工作崗位上就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優勢。
對于這種觀點也有不同看法。卡莉娜—沙爾佩科娃從圣彼得堡大學畢業后,現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所中學任教。她說,在學校開設的外語課程中,英語、漢語、德語和法語等比較緊俏,她選修的是相對冷門的匈牙利語。卡莉娜說:“選修一種語言,只是通過這種語言對這個國家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我不知道現代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到畢業,不管是專業語言畢業的,還是其他專業畢業的,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和她一起學匈牙利語的10個同學中,只有她還能用到所學的語言。卡莉娜說,一個學校開設多少種外語課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學質量,當然還有學生對這些外語課程的感興趣程度,“我們不可能都當總統,但我們需要在學校學到一些實際可用的知識和語言”。
中國小語種報考熱
國外對語言教學越來越重視,中國也是如此。小金去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由于金融危機很多其他專業的同級學生已經在考慮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可她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近年來阿拉伯語、俄語、法語等專業畢業尤其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好,無論是進入國家機關或者外企,還是出國或者讀研都十分順利。各高校就業數據顯示,近年來小語種畢業生的就業率普遍比較高,有的高校達到100%。市場人才需求制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就業形勢反過來又影響高考考生報考專業,小語種專業近年來的就業熱還將繼續引領明年高考的報考熱。
據悉,我國高校招收的語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歐洲語系,主要包括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等;另一類是亞非語系,主要包括日語、韓語、蒙古語、越南語、緬甸語、泰國語、老撾語等。北京外國語大學目前開設43種外語課程,是國內開設外語語種最多的大學。除了傳統的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外,還開設了9個新語種:印地語、烏爾都語、波斯語、希伯來語、挪威語、冰島語、丹麥語、希臘語和菲律賓語。
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對記者表示,從往年報考的情況來看,英語、德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還有瑞典語,這些專業比較熱。相關語種出現火暴情況,一般會根據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這些對象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得比較好,與中國雙邊關系發展良好,報考的情況就會比較熱。
話語權與政經實力成正比
一位長期在英國生活的記者表示,英國人首選的外語是法語,其次是西班牙語和德語,最近幾年漢語變得熱起來。據記者了解,日本的外語學院不多,人們大多選擇到業余的語言學校學習,大多學英語、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等。如今學漢語和韓語的也多了起來,尤其是孔子學院讓很多人對漢語產生了濃厚興趣。
一位從事外企服務工作的人士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其使用和傳播受到人類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政治和經濟因素。小到個人,大至團體、社會乃至國家聯盟,其“話語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政經實力成正比。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霸主地位使英語無形中成了全球通用的語言,日德韓等國戰后迅猛發展,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其語言優勢日益凸顯出來,法語、俄語和漢語等之所以成為聯合國的官方工作語言之一,也與它們特定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分不開。此外,西班牙語的發展空間也很大。西班牙語是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有近20個拉丁美洲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此外,中國與西班牙及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不斷加強,這都成為西班牙語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傳媒大學從事語言教學工作的老師認為,文化與語言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傳授和傳播必須借助于語言。可以說,學習外語就是在學習、了解別人的文化。外語學習理論中有這么一種說法,認為對目標語言的人民和文化有好感或持肯定態度會大大促進對該國語言的掌握,反之亦然。如今,國內的“韓流”依然盛行,韓劇、韓食……隨之而來的還有韓語熱。就日語而言,雖然中日關系存在一些矛盾,但兩國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十分頻繁,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也很多。河北省邢臺市教育局郭之純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以前的學生選擇外語,最多是英語、俄語,如今變得多樣性,選擇學西班牙語、德語、日語和韓語等語種的學生也多了起來。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增多,很多外語學院還增加了不少以前沒聽說過的語種,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社會需求的一個反映。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形勢,語言首當其沖成為風向標。▲
環球時報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