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爽

記者:與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較舟山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干松章:舟山市是我國唯一以群島建立的地級市,作為海島城市,舟山最大的特點是海洋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特色鮮明。
首先,海洋資源豐富。“港、景、漁”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資源。港口方面。我市深水岸線眾多,港口資源豐富。全市水深15米以上岸線200公里,港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萬噸以上船舶,境內的蝦峙門國際航線可全天候通行30萬噸以上巨輪。海景方面。舟山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境內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佛教名山“海天佛國”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島),其中普陀山被評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有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岱山、桃花島)。漁業方面。舟山素有“東海魚倉” 和“祖國漁都”之美稱。海域內盛產魚、蝦、貝、藻類等海水產品500多種,全市漁業年產量在120萬噸左右,是全國最大的漁場。近年來先后榮獲了“中國漁都”、“中國海鮮之都”榮譽稱號。
其次區位優勢明顯。舟山處在我國東部海岸線和長江出海口的組合部,扼我國南北海運和長江水運的“T”型交匯要沖,是江海聯運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目前已形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集疏運網絡,正在抓緊建設的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將于今年正式通車。全市口岸開放面積1165平方公里。
第三產業特色鮮明。這些年來,我們圍繞“海”字做文章,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現代海洋漁業等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體系。2008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出1048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6.4%,是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產業比例為10.0︰46.2︰43.8,經濟結構實現了由單一的傳統漁業經濟向綜合的現代海洋經濟轉變。臨港工業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臨港石化、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為支柱的海島型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832.6億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萬載重噸,產值達到319.2億元,已成為全國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開發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發展為區域性水水中轉大港,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9億噸,海運業運力達到293萬噸,躋身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旅游產業推陳出新。舟山國際沙雕節、海鮮美食節、觀音文化節等影響不斷擴大,海島海洋旅游知名度不斷提高,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接待人數達到1516萬人次。海洋漁業加快轉型。從傳統的以捕為主逐步向捕、養、加、銷一體的現代漁業轉變,水產加工業年產值在150億元左右,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記者:舟山有非常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旅游資源?
干松章:21世紀是海洋世紀,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大力弘揚海洋文化,已成為共識。浙江是海洋大省,舟山更是應海而生、因海而興,海域面積占全國的3.6%,浙江省的42.3%,舟山市也是我國唯一的海上歷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特色鮮明,海洋經濟發展迅速。面對歷史性的機遇,舟山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深度發揮海洋文化優勢和海洋旅游資源優勢,致力于海洋文化、海洋經濟一體發展。一是積極推進海洋旅游資源和海洋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以打造“舟山群島·八大游”為重點,建設海洋旅游精品;二加大海洋旅游營銷力度,加強區域合作,強化“舟山群島”旅游品牌的推介和宣傳,擴大普陀山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三是強化旅游市場的管理,規范旅游市場,同時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促進舟山海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舟山一年四季的氣候舒適宜人,在旅游規劃上面,有沒有按照季節的安排來推出不同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活動?
干松章:舟山的氣候條件非常好,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我們在對舟山的旅游結構調查分析中也發現,舟山的旅游已經基本上不受季節的限制,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旺季。除了春、夏、秋以外,在冬天我們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海洋文化和海鮮美食活動。冬天是舟山主要海產品的收獲季節,我們可以利用舟山獨有的一些資源,來發展我們的旅游產品。
記者:現在舟山已經把很多島嶼做了新的定位,比如說釣島、攝影島、佛島等等,當初定名的時候也是根據這個島的地理位置和島嶼特性確定的嗎?
干松章:我們主要是根據島嶼的文化積淀和旅游發展特征來定位的,比如“佛島”是因為普陀山歷來就是我國的佛教名山;“俠島”是根據金庸的武俠小說筆下的“桃花島”進行定位的;“釣島”是因為這個島的四周本就是一個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將打造一系列的文化主題島嶼,使每個島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形成旅游產品的差異性,然后再把一個一個孤立的島嶼串聯起來,最后形成舟山獨特的旅游品牌。
記者:舟山的旅游活動一直都很多,可以說是貫穿了一年四季,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沿海型城市都面臨了一個問題,就是海洋生態的脆弱性以及生態保護的困難性,舟山作為世界上著名的漁場之一,如何一方面發展旅游產業,一方面又可以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
干松章:有很多人認為旅游是沒有污染的,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旅游本身也有污染。人多了,自然而然會對整個生態環境、生態系統帶來很大的影響。我曾經在普陀山工作過一段時間,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很深的感悟。比如說在2003年非典時期,那時候旅游的人非常少,我們就發現在那一段時間里,普陀山上的樹木特別的綠,草也特別的青,原來被游人踩踏過的草坪也都重新長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思考這些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將在幾個主要的旅游島實行游客限流措施,現在已經開始研究普陀山每天的客流量如何限制;另一個方面我們也加強了對環境管理工作的力度,比如說在游客進入景區之前,對他們進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要將一些工作進行在前面,在問題出現之前提前做好規劃。舟山的發展不僅僅是依靠旅游,還有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水產養殖、造船化工等產業,要想讓這些產業在不影響環境的情況下都得到很好的發展,就必須做好規劃工作。比如說,哪個港口可以作為造船基地,哪個港口是化工基地,哪些島嶼和區域只能作為水產養殖和天然漁場,而哪些島嶼除了旅游以外,其他產業是不能進入的等等。此外,我們還在對一些生態資源進行修復,比如說有很多魚類在多年的濫捕濫撈之后,產量已經接近枯萎,所以我們現在開始進行增殖放流等工作,讓這些魚類休養生息。很多人認為魚在海里是隨處漂游的,但實際上很多魚類是有自己的生活區域的,把魚放流回它們固定的棲息地,也是為了能讓它們更好的繁殖、生長。
記者:舟山除了我們剛才說到的很多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外,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沒有進行一些產業規劃?
干松章:我們現在在研究如何將文化創意與旅游、信息產業與旅游相結合起來,從目前來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市場潛力也很大。除了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如“印象普陀”大型文藝旅游節目和“東海水、漁家人”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外,我們正在策劃的虛擬景區,就是把桃花島、普陀山的整體景區效果做成三維立體的動畫作品放到網絡里面去,這樣很多人就可以在網絡上體驗旅游,在來這里之前就能夠體會到普陀山是怎樣的、桃花島是怎樣的。我們現在還在努力做的是與海洋科普進行合作,建設一個虛擬的海洋世界,讓更多的人不用下海,就能夠體驗海底世界。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現在自駕游的旅行方式越來越普遍,這樣的旅游方式需要比較好的和網絡進行對接,所以我們也開始陸續在網絡上做一些產品出來,除了常規的訂票、訂酒店、訂景點門票之外,還會為游客設計旅游線路、推薦導游、介紹旅行社,還有開發網上旅游、網絡購物等等旅游體驗項目。總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推進舟山旅游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歡迎全國、全世界的朋友們來到海上明珠、舟山群島,來品味舟山、感悟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