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盛麟

三山街位于南京城南,中華路與建康路的交結點上(“文革”前,建康路西端的起點在中山南路口)。三山街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東面不遠夫子廟娛樂餐飲業發達,吸引市民消費;西邊水西門外是水陸碼頭,外地商賈循水路聚集于此;南面中華門則是南鄉農民輸送農副產品進城的通道。以上三個商業源頭通過建康路、升州路、中華路在三山街交結,形成了商號林立的商業中心。
四個街角綢布店占盡風光
三山街聚集了早些年南京最有名的綢布店:東南角的天福、西南角的協大祥、東北角稍北是老九章、西北角稍西是老大綸,都是占據了最顯眼的地勢。四家店面建筑各有特點:老大綸中式門墻,有官府的大氣,以做大宗批發生意為主;協大祥門面開闊,布柜敞開,顧客可手摸自選,店員態度平和,最吸引家庭主婦光顧;老九章西式三層樓,店堂豁亮,陽臺寬敞,結構堅固,經營高檔呢絨;天福進門是高大寬敞的門廳,儼如廟堂,氣勢很不一般。主體建筑三層樓頂加蓋一小圓亭給人以空中樓閣的感覺,成為三山街一帶地標式建筑。二層門樓上還有一幅“跳加官”的彩塑,給店名做了個注腳:“錦衣繡襦,天官賜福”,暗喻“本店經營天上錦繡,自是高出凡間一等”。除了這四個大店家之外,還有不少小布店夾在中間,其經營風尚都是以這四家馬首是瞻。
當年天福有真正不二價的信譽,以貨正、尺足為標榜,任各家布店七折八扣,天福絕不隨波逐流,并提出“足尺加三”,即一段布料量好之后再加三寸(一說三指)。這一做法誠信、實惠,受到顧客認可,生意更加熱火。日后為眾店家取用,成了同業中誠實經營的標尺。
建康路曾是銀樓一條街
上世紀40年代,建康路上銀樓多,從狀元境到三山街不足500米的地段就有銀樓十數家,可謂是“銀樓一條街”。從東向西分別是:楊慶和、老天寶、老慶云、寶慶,過了三山街還有伏魔庵口的老九霞,以及街對面的老星云等等。銀樓經營貴重商品,店面建筑比一般店家華麗,大都有三層的門樓,最氣派的要數寶慶(現址為江蘇酒家),店堂高敞,進門頭頂上是彩繪藻井光亮高雅。各家門樓上大多塑有彩色神仙人物,有塑財神的,有塑天官賜福的,有塑福祿壽三星的,色彩鮮艷、形象喜慶。老天寶最別致,門楣上兩條龍的浮雕古樸、蒼勁,顯現出一種老字號的氣派。
抗戰勝利后,社會動蕩,偷盜搶竊銀樓的事時有所聞。1948年夏天,有人以小人書充當成捆的鈔票騙買珠寶,事敗后當事人執槍奪路而逃,上演了警匪追斗的場面。解放前夕,各家銀樓都在門頭上安裝警鈴,特地在招牌上標明:“設有警鈴”,以作警示。其實這也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盜搶的事發生,等警察趕來,早已人去財空。
當年南京街頭乞丐眾多,城南的東關頭、下關的水關橋等地都有成群的乞丐,乃至形成丐幫。1947年老九霞開業,正是年梢歲尾,聞訊趕來討要“利市”的乞丐充街塞巷,堵塞交通,警方也無能為力。后來通過幫會疏通,老九霞老板拿出幾根“條子”(金條)兌換零鈔分發,方始平息。以后,此事成了聚眾鬧事的“惡例”,國民黨傷兵、“流亡學生”打人、哄搶的事時有發生,街市再不太平。
狀元境人文氣息濃重旅館多
三山街到夫子廟之間有一段只二三百米的小巷,名字卻為遠近所知曉,那就是狀元境。受科舉考試的影響,明清兩代狀元境內出版、印刷事業發達。據傳,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著作,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孔尚任的《桃花扇》、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都在這里付梓成書。到上世紀40年代,狀元境還有不少家小型書店。全國知名的“商務印書館”還在這里設有經營部。
因為地名標有“狀元”字樣的緣故,科舉時代應試的學子為討“口彩”,喜歡在這里逗留,多年來狀元境便成了旅館客棧集中地。近代又為商旅注目,直至解放前夕,這里聚有大大小小旅館幾十家。當時南京作為首都,多有外省軍政人員來南京公干,各地商人來南京經商,一年四季旅客不斷,有的大商戶更是長期包住房間。因此這里的旅館場面特別排場,店名充滿祥瑞,諸如:集賢、聚賢、福來、來賓等等。
老字號的特色商品

當年三山街可以買到南京城內最好的生活用品,因為這里許多商店都是極有特色的老字號。
北面的三聚鞋店,是獨立的三層中式樓房(解放后劉長興面館一度遷此),它家的千層底布鞋最享盛名,首先是做工考究,加工上楦時間要一天一夜,再加上內襯堅挺,不論是線呢面料的普通貨還是毛呢面料高檔禮品鞋,穿破穿爛,不作興走樣,成了有口皆碑的品牌,顧客愿意花比其他鞋店高出將近一倍的價錢買三聚鞋。若發現不經穿,一兩個月脫幫、綻線,店家立馬換新,決無口舌,因此在市民中有很高的信譽。
南面的同仁堂藥店,原名北京同仁堂國藥號,開設在中華路金沙井口,四層樓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店堂當間懸著一塊“樂家老鋪”的金匾,是著名書法家譚德愷所題,門前招牌上寫的是“北京同仁堂”,站柜臺的店員多操一口京腔,可見是北京店的分號。同仁堂以藥材地道,中成藥質量好被顧客稱道。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家的膏子(如枇杷膏、參芪膏),散裝的在后堂邊熬邊賣。大廳里有坐堂醫生(一說是普通職員)可立時問診,按病人的病情要求,在現熬制的膏子里增加藥材,以增進療效。
老萬全酒家,店址在中華路錦繡坊口,兩樓兩底,此為總店,太平路等地還有幾處分號。老萬全自產的高粱酒,清冽醇香,方瓶二斤裝很有特色,獨行一時,十來年不改招牌,不改裝潢,受到南京嗜酒者的青睞。南京解放那天,市面秩序一時失控,許多人圍在老萬全酒家樓下起哄,什么都不要,指名要分到一方瓶酒。雖是不正常的亂象,也可看到老萬全高粱酒名聲之響。
美美百貨店,在三山街東北角兩層樓,店面寬大,裝飾豪華,尤其是店堂內外的霓虹燈更是亮麗,和對門的天福布店是當年夜晚燈火最吸引人的店家。美美百貨店最誘人的還是它的貨色(尤其是舶來品中的女子用品)新奇、時髦,別家沒有它家先有,別家有時它家品種多。據說美美和上海永安公司訂有共同進貨的契約,南京解放后風行的美國玻璃絲襪、法國香水,總能夠先到貨,美美便成了南京少數有名的引領消費時尚的商家。
此外三山街四周名氣響亮的店家及其特色商品還有:東面周益興火腿店的冰糖香肚、盛錫福帽莊的禮帽、張小泉刀剪店的剪刀以及對面祥和茶食店的糖果、西面采芝齋茶食店的奶油瓜子等等,無不是當時南京首屈一指的品牌。此外,到三山街南面的三新池去洗一把澡,體味一下“身新、意新、天地新”樂天達人的感受,更被眾多老南京視作人生快事一樁。
楊旭摘自《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