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英
摘 要:會展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會展業的健康發展。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會展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政府及會展企業為會展知識產權保護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會展 知識產權 保護
中圖分類號:DF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054-02
會展業的知識產權問題是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點”話題,由于我國知識產權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較弱、監管不嚴等原因,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和盜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我國各類展覽會中,知識產權的問題日益影響了我國會展業的健康發展。這不僅給知識產權所有者和廣大消費者造成損害,而且還擾亂了會展行業的正常秩序。解決知識產權問題是我國會展業順利發展的必要前提。
一、我國會展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1.政府對會展知識產權的管理。會展業作為一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02年5月,被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會議及展覽服務業。但與此同時,一些階段性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會展業的健康發展,會展知識產權是會展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很多品牌展會、品牌會展企業、展覽設計公司的勞動成果經常會被非法拷貝。造成展覽行業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的原因有很多:一些組展單位、展覽場館受利益驅使,誠信缺失;有的投資者迷惑于會展經濟熱,投資不擇手段;某些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為突顯政績與形象,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誘因,相互攀比。由于全國性展覽協會遲遲未成立起來,沒有資質認證、評估系統和服務標準(含知識產權標準),缺少協調自律機制,造成了門檻過低、無序競爭、資源分散。由于會展知識產權糾紛不斷,我國通過了藍天行動辦法,對會展業未來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監督、維護和提高的作用。各地對會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工作,也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但這些并未改變會展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2.法律法規對會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從法律上,國內會展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還處于零散與混亂的階段,一般是從國外直接借鑒而來。雖然國外的理論研究已經較成熟,但像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國家的理論都是在本國的特殊環境下形成的,并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當前,國內關于會展知識產權的著述基本上還處于空白,對知識產權領域雖然也有一些零散的表述,但各種說法莫衷一是,缺乏統一的表述與闡釋,對此領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際意義。同時,中國的會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各地各自為政的情況,沒有統一的全國性的“會展法”。展覽行業的一些侵權行為一直讓展商處于無奈的境地。如不依法及時、有效地遏止和打擊侵權行為,不但會嚴重挫傷權利人的創新積極性,也會影響到參展商的參展熱情,進而削弱展會作為展示、交流平臺的意義。根據中國會展業的實際情況,在展會知識產權保護上,應重點研究政府宏觀調控和行業自律,學習世界會展王國(德國)的經營管理模式,使相關法律法規更具有可操作性、權威性和統一性。
二、我國會展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1.展品侵權問題后果嚴重。在國內外的各類展覽會上時常會出現參展商侵權、損害他人產品專利的行為。如將他人已申請專利的產品改頭換面,炮制仿制品予以展示,或者剽竊抄襲他人成果被當場投訴。參展中可能會涉及到的知識產權糾紛,大多在專利與商標兩方面,這兩者共同的特點是專有性,無論專利或商標,經法定程序獲得后,即受法律保護,所有權人享有排他的權利。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擅自使用、生產、銷售或進出口專利產品和具有相同商標的產品,否則即構成侵權,從而受到法律的懲處。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行政機關很難依職權直接有效地處理會展期間出現的各種知識產權糾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會展持續時間通常只有幾天,一般的行政處理和行政查處程序無法適應。展品是參展商傳遞信息、觀眾獲取的信息源,展品侵權問題即意味著會展信息交流的信息源出現信息真實性問題,對會展信息交流形成重大障礙。
根據初步的資料對比,在立法體例、司法環境方面,我國與會展業比較發達的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有很多差異,以至國外會展業中出現的各類侵權案例,多以我國企業涉嫌侵權為主。我國一些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參加國際展覽會時出現拷貝他人的新設計,制造出仿制品后又與他人正品同時亮相于各種展覽會,嚴重影響了我國企業的聲譽和信譽。在意大利、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舉辦的國際型展覽會中,中國參展企業遭受紅牌被判罰出局時有發生。與此同時,一些國外企業通過行業協會在不同場合明確表示因擔憂被仿制而不參加中國舉辦的國際性展覽會。境外參展商對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更是心存顧慮,對在展會上展示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最新產品和技術頗不放心,成為制約他們參加國內專業貿易展會的主要因素之一。“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中國目前比較嚴重”已是不少外商對我國展會知識產權問題的普遍看法。
2.展會主題侵權問題層出不窮。展會主題侵權即一個新創的展會取得成功之后,隨之其他會展組織者對該展會進行克隆翻版,舉辦同一主題的展會,展會的目標定位、主要內容、市場對象和展會題目極為相似甚至完全一致,導致同類型展會過多、過濫,出現所謂的“會展泡沫”,形成無序競爭的局面,展會之間的價格競爭讓參展商和觀眾無所適從。好的展會其參展商、目標觀眾被分流,差的展會因其展會服務質量低劣被投訴。會展組織者原創的品牌展會遭受侵權后,當其舉辦下一屆該品牌展會時,會展效果必然受其他冒牌侵權的同類型展會的干擾影響,展會侵權顯然成為該原創品牌展會工作的法律障礙。
我國北京的“國際廣告新媒體、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展示交易會”(國際廣告四新展)飽嘗“克隆”之苦。該展覽會是由中國電子國際展覽廣告有限公司與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廣告協會于1994年在北京創辦,然而到了2004年,一年中全國已經有近40個左右相同主題或類似的展覽。2004年主辦方將“國際廣告四新展”的主題改為了“視覺傳遞”,原因之一是為了避免與群起模仿的“四新展”混淆。
三、我國會展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1.政府保護會展知識產權的措施。
(1)重視會展立法。2006年1月10日,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2006年第1號令《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公布。《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較好地解決了展會中展品侵權問題。但我們同時又看到《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在實施過程中卻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難以發揮大作為。雖然現在國內的知名展會上都已經普遍設立了受理解決侵權投訴問題的部門,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以當下中國動輒幾千的展會數量,如果要按照保護法上的條款進行管理,政府職能部門很難應付。所以會展也需要一個更較有權利的法律來維護會展知識產權。這就需要我國人大考慮出臺一部約束力更強的法律法規。
(2)強化會展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政府部門應該真正的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政策上重視會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會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高到市場競爭、創新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認識。要積極推動會展知識產權管理,充分發揮會展行業協會的作用。
2.會展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
(1)聘請會展法律顧問。會展法律顧問就是接受會展舉辦者的聘請,以自己的法律知識為聘請方提供全面法律服務,維護聘方合法權益的律師。國內展覽公司聘請法律顧問的為數不多,對于有品牌展會的知名展覽公司更應將此事納入議事日程,否則遇到突發事件措手不及。會展辦得越好,越處于被侵權的高風險中。國外的知名展覽公司動不動把自己的律師公布于眾,起到先聲奪人與威懾的作用。法律意識極強的主辦方往往會請知識產權部門現場辦公,給參展商提供維權方面的咨詢服務。
(2)提高防范意識。一是要及時進行會展商標的注冊。二是會展設計要及時申請專利。三是會展名稱不要輕易改動,并及時到工商部門備案,做到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王維曉.會展業與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09)
2.林緒強.會展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新領域—商業模式.商場現代化,2008(32)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