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鳳
案例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要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為此,我教學完“解決問題的策略”(蘇教版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三個例題后,在第三課時練習課時,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情境創設的策略,合理的設計練習過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教學效果較好。
課例片斷
1.創設情境一(教科書第67頁第8題)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舉辦一次科技節,這次科技節要帶大家到少年宮參觀。考考大家:華城小學到少年宮的路線圖如下:(課件出示)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導語:如果再增加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
反饋信息。
2.創設情境二(第66頁第5題)
導語:祝賀大家順利通過了第一關。科學老師決定帶領大家乘36路綠色環保車到少年宮去。在車上科學老師又出了一道題想難倒大家:
你會把36寫成兩個素數的和嗎?
36=()+()=()+()=()+()=()+()
小組試說,注意怎樣寫才會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小組代表說一說你是怎樣填寫的。
數學故事:陳景潤、王元與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明了1+2;王元證明了2+3
3.創設情境三
導語:老師真佩服你們敢于向科學頂峰攀登的勇氣和決心。堅持這份勇氣和毅力,相信我們中間會出現陳景潤式的數學家、袁隆平式的科學家。
大家下了車來到了少年宮,一進大門,大家看到少年宮的各個場館的示意圖:(課件出示)
導語:你想參觀哪里呢?大部分學生選擇到實驗室,好,我們先到實驗室去看一看。實驗室里有許多實驗器具,科學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第66頁第6題)
有1克、2克、4克的砝碼各一個,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能在天平上直接稱出多少種不同質量的物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列舉。
展示學生作業紙上不同的列舉方法。
小結:一一列舉并不是一定要列表,有時也可以用文字、符號、字母等進行列舉,只要在列舉時做到有序、不重復、不遺漏就可以了。
4.創設情境四(第67頁第9題)
導語:下面你想到哪里參觀?好,那就去象棋室)。
象棋室里有五位同學小明、小華、小力、小強和小海進行象棋比賽,每兩人都要賽一盤。現在,小明已賽了4盤,小華賽了3盤,小力賽了2盤,小強賽了1盤。小海已經賽了幾盤?分別是和誰賽的?自己用線連連看,再分組討論,檢驗你的答案對不對?
學生回報交流,相機演示課件。
小結:我們在解決題目時,有時用到幾種策略。就像這道題目,不僅用到了連線列舉的策略,還用到了推理的策略。所以我們要學會靈活的選擇解題的策略。
5.創設情境五(第67頁第7題)
導語:最后大家來到了手工室。有一道這樣的題:用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有多少種不同的拼法?它們的周長各是多少?拼一拼,算出結果填在表中。
(1)學生分組討論,列舉的方法。
(2)學生自己填寫表格。
(3)匯報交流。(相機出示課件)
(4)同桌討論:從表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5)與例1進行比較,尋找異同之處。
小結:在解決類似的題目時,我們應該先找到不變的量,抓住不變的量進行思考。
6.創設情境六(拓展提升)
導語:參觀完了少年宮,同學們要返回學校了,科學老師又出了這樣的一道題:
7.評價與反思
在學習完這節課后你覺得自己
設計思考:
1.創設練習情境,靈活地使用教科書。
本節課整合了教材資源,以學校出發前往少年宮參觀為主線,將教材中的練習活動巧妙地串為一體,呈現了一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情境,如:從學校去少年宮的路線有幾種走法,內容要求由易到難逐步加深,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一種到幾種。學生練習時,適當做到扶放結合,從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到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練習結束時,讓學生自我評價,了解練習活動的目的,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待日后改進。
2.合理設計活動過程,激發學生探索的需求。
本節課以“從學校出發前往少年宮參觀為主線”:將去少年宮(有幾種路線)——坐36路車(把36分成素數)——到少年宮參觀(實驗室里算砝碼的質量、象棋室里下了幾盤棋、手工室里拼長方形)——返回學校(又有幾種路線)。 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產生探求的需求,并借助挑戰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應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體感覺
羅杰斯說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本節課教師適度開發和改變教材內容,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探究、驗證,不斷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知識,形成生活經驗。
讓學生能夠綜合地使用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讓學生操作、思考、觀察、討論等多種形式,廣開自我探究、自我獲取的渠道,促使學生動腦思維,形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局面,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感悟數學方法與策略,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方面有效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華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