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奇
音樂無法確切描繪任何事物,音樂形象很少有精確模擬的可能性,因此比其他藝術更為抽象。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人們只能選擇與人類各種情感、氣質、心理狀態近似的音響和節奏,以此表達對自然、社會,對人富于激情的感受和聯想,這是一種不可窮盡的內在深層情緒的體驗。
音樂雖不象語言那樣具有確定的語義,但音樂作為一種動態的藝術,卻在音符的變化運動中提供了較之文學、繪畫、舞蹈、雕刻等藝術更為廣闊的聯想天地。人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常被那些朦朧的形象、音響所感染,所陶醉,引起人們對美的聯想。
在學生掌握一定音樂知識基礎后,我們應該使他們明確音樂不僅善于抒情,而且有時也能借助某種特殊音響發揮“造型”的功能,同聲音作媒介給人們一定的形象聯想。在眾多的富于生命活力的形象中或擬人落腳于人,或借景依附于情……都能觸發聯想,勾起人們潛在于腦海的印象,使他們觸景生情,去尋味音樂的內在情思,去領略它的真實感與美感,從而透過描繪的表象,進入更高更美好的藝術境界。
教學生欣賞音樂,不僅要求學生對作品的作者、時代背景、民族特征、創作特點以及體裁有所了解,而且在欣賞的過程中,要細心傾聽,細致地體會作品表現的情感,正確地理解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音樂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其他藝術想象的特點,這就是音樂想象的自由性、情感性和差異性。
1.音樂想象的自由性產生的根源在于,音樂給人們提供的只是音響,而不能提供給人們具體形象的事物。音樂欣賞者要在頭腦中塑造完整音樂形象,就必須借助于想象,進行再創造,而這種再創造,是完全由欣賞者主觀控制的,因此,音樂給人們展示的想象空間是極為廣闊、自由的。
2.音樂想象的情感性則表現在音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想象是與本人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的。古代樂論《樂記》中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觀點,可見,古時候人們就知道音樂是極其善于表達人類情感的。
3.音樂想象具有的差異性在于不同的人,在欣賞同一個音樂作品時產生的聯想、想象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每個人的思想性格等多方面都是有差異的,也就導致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從而對音樂作品產生不同的聯想與想象。
聯想和想象——開啟音樂圣殿的一把金鑰匙……讓音樂之光透進學生心靈的窗戶,讓我們共同去尋找光的足跡!用音樂開發智力,培養美德,陶冶性情,增強素質,使青少年在認識音樂歷史,賞析藝術珍品的過程中,以高尚的審美眼光對待生活、學習,這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作者單位:三河市新集鎮胡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