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連春
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幼兒時期正是良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但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就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有幾點認識:
一、環境教育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良好的風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形象。
1.為學生做好示范:對于新入園的幼兒來說,很多的事情都不會做,尤其獨生子女的家庭對孩子照顧有加,一些簡單的事情也由家長代勞。所以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做好示范,從小事抓起,讓幼兒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2.創設故事情境:講故事不僅能吸引孩子,還可以利用故事里的人物或小動物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就拿讓學生懂得將果皮放入果皮箱這個行為,我就編了一個小故事:“猴外婆非常喜歡她的小外孫,一天猴外婆來看小猴子,給他帶來了他喜歡吃的香蕉和點心,小猴子可高興了,隨手掰下一根香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順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猴外婆沒有看到香蕉皮,一腳踩上去,摔了一個大跟頭,這下,小猴子可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展開討論,說說小猴子的行為對不對,錯在哪里,以后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3.充分利用獎勵辦法
當幼兒的表現較以前有進步,教師要及時予肯定、鼓勵,教師要以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來肯定孩子的行為,既肯定了這個孩子,又為其他小朋友樹立了榜樣,讓他們也學會互相學習。
二、游戲培養法
游戲是幼兒中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參加的活動,可以利用游戲中的角色類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在角色游戲“雞媽媽病了”中,幼兒可以扮演生病的雞媽媽,扮演小雞寶寶,來照顧生病的雞媽媽,來培養孩子要有孝心,有耐心,細心地照看病人。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中,分組進行,玩完之后,比一比,看哪一組擺放的整齊,不丟三落四,對表現優秀的組員給予表揚。
三、耐心影響法
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自然也不會短時間內消失,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個活動,一個游戲,一節課,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們老師要善于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從孩子的言行中了解孩子,并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耐心地給予指導,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勢利導,耐心教育。
四、家園共育法
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它還包括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在幼兒園要求幼兒做到的,家長在家里也必須讓幼兒做到,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例如:在學校我們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家長還替幼兒背書包,扣扣子等。發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及時與家長溝通,談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家長了解后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家園共育才更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
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英國有句諺語: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要形成好習慣,貴在行動,希望我們在以后的各項活動中也能注意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作者單位:三河市新集鎮胡莊小學
陳立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了幼兒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及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其中強調了行為習慣的培養。
如何培養具有良好習慣的幼兒,是我們每個家長與老師共同的希望,具有良好習慣的兒童應該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幼兒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內化為他們自身內在的素質。
我校大部分的幼兒行為習慣較差,為了使他們盡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通過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總結、感悟,概括出以下幾點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一、活動必須生活化、游戲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生活游戲與學習是分不開的。培養學習習慣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他們大部分的生活經驗都是從幼兒園里獲得。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從愉快的游戲當中來生活學習,我們老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究、重復和延續來幫助幼兒建立積累經驗,達到在樂中學、學中樂的效果。
二、活動中多表揚、少懲罰
教師在活動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懲罰。一位哲學家說:“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變成優等生?!庇變嚎释處煂ψ约旱男袨樽鞒鲈u價,同時也非常在意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他們每做一件事時,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
三、活動中教師的態度要和藹可親
幼兒時期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都會去模仿,一個給幼兒帶來愉快的老師,幼兒當然會非常喜歡。當幼兒做了錯事時,教師要耐心的與幼兒談心,了解真實的情況,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不是粗暴地把他們拉到一邊,然后一頓大聲的訓斥。
四、活動中滿足幼兒的合理要求
有一次,我們班小明帶來的圖書不見了,通過我明查暗訪,原來那本書是我們班的小紅拿的。我找來小紅,問他為什么,他說:“老師,我很喜歡這本書,上次在書店看到,我讓媽媽買,可是媽媽不給買,所以我看到其他小朋友帶來了,我就拿來看看?!蔽覍λf:“書是其他小朋友的,她也很喜歡這本書,你想想他最喜歡的書被你拿了,他會有多傷心呢?”小紅低下了頭。通過這件事我感悟很深,家長和老師要滿足孩子的合理正當要求,不要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這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
五、借助幼兒的作品,貫穿活動
幼兒時期做事喜歡模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美生動的文學作品不僅能陶冶幼兒的情操,還能讓幼兒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教育他們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有人說:“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笔前?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讓我們共同努力播種這片土地,期盼明天的收獲。
作者單位:香河縣五百戶鎮第一小學